“小切口”完成心脏“大手术” 湘雅医院完成微创腔镜双瓣膜置换心脏手术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作者:刘巍
罗凡砚主任术后第二天查房患者熊先生,指导康复运动。
红网时刻7月7日讯(通讯员 刘巍)年过五旬的熊先生一年多来呼吸急促,在活动后感到胸闷,近日不适明显加重,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左心耳血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罗凡砚带领团队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镜下双瓣膜置换合并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缝闭手术,手术切口仅6.5厘米,术后第5天患者便顺利出院,手术对其日后的运动、呼吸功能无任何影响。
来自郴州的熊先生今年51岁,一年多来呼吸急促、活动后感到胸闷,因近期症状明显加重,到湘雅医院就诊,经门诊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左心耳血栓”,需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熊先生心中颇多顾虑:心脏手术是否危险?术后是否会影响生活?“我们将采用最先进的胸腔镜微创技术完成心脏手术,带给你最小的创伤和最大的获益。”罗凡砚的话打消了熊先生的疑虑。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很严峻:常规心脏手术正中大切口长约15-20厘米,更容易显露操作和把控风险,也可以减少心脏停跳时间,对于医生操作来说更安全;微创小切口长度3-6厘米,依赖腔镜辅助,手术视野显露差,心脏停跳时间长,难度高,对于外科医生是极大挑战,需要多团队紧密协作。罗凡砚手术团队经过缜密判断和详细分析,认为患者虽然年龄偏大,心脏瓣膜病变复杂,存在血栓等相对禁忌,但是全腔镜瓣膜置换对于术后美观、呼吸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优势,如果能精准操作、默契配合,将可以在安全环境下完成手术。
心脏手术采用“单孔法”,选择右侧第三肋间胸骨旁切口作为唯一操作孔,长度6.5厘米,有效保护了胸廓完整性。这项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湘雅医院多学科、多团队的默契配合。在心脏麻醉团队、心脏大血管外科组手术室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体外循环通力协作、积极配合下,整个手术用了不到5小时,完成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左心耳血栓清除以及缝闭左心耳的手术。术后返回ICU当晚拔除气管插管,出血引流少,患者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咳嗽、运动功能自如,术后第5天复查一切正常,予以出院。
“接受微创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一般出院一周内可生活自理,一个月后恢复正常工作,术后对运动、呼吸功能无任何影响”,罗凡砚介绍,“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拥有丰富的心脏手术经验和病例积累,年体外心脏手术量1400台次。自医院全面复工复产以来,科室组织技术攻关团队开展腔镜小切口心脏手术,已完成各类全腔镜手术50余例。不但可以完成单瓣膜、多瓣膜置换,多瓣膜成形,粘液瘤摘除,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规腔镜手术,还完成了二次瓣膜置换、三次瓣膜置换、胸膜腔粘连下瓣膜置换等高难度腔镜手术,为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发展开创新领域。同时,还向高龄、房颤等困难腔镜手术发起挑战,并将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开展微创手术。”
来源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7/07/760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