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子承父志,医者精神的延续传承——记湘雅医院朱勇、朱剑熹父子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5日 作者:刘丹 张唯肖

朱剑熹与父母合影。

百年湘雅,在战火纷飞的历史中淬炼,在和平奋进的年代里成长。历久弥新的背后,是一代一代湘雅人对于医者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朱剑熹理解的医者精神,就源自父亲朱勇。“父亲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1985年,朱勇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工作,后担任创伤骨科主任。2018年,子承父志的朱剑熹选择来到湘雅医院关节骨科,以自己的方式与父亲并肩作战。

特殊的湘雅情节

朱勇与湘雅的缘分起源于自身的经历。“我是有湘雅情结的,因为我有两次都是被湘雅医院的医护人员从生命线上抢救回来。”

第一次是在朱勇两岁时,因为高烧不退,在附近医院就诊时,被医生告知“这个小孩已经没救了”。朱勇表示,当时转到湘雅医院后,“只花了几分钟就诊断好了,两个星期后就康复出了院”。读大学时,朱勇患上了出血热,于是又被送到湘雅医院接受治疗,开启了第二次的缘分。“当时湘雅医院集全院之力抢救,最终把我救了回来。”

源于两次特殊的亲身经历,朱勇“冥冥之中有一种使命感,感觉这辈子注定要当医生,而且一定要到湘雅去当医生”。

由于喜欢锻炼身体,热爱传统武术,朱勇选择了需要强健身体、注重动手能力的骨科。为了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状态和精神站在高强度的手术台上,他坚持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来锻炼身体。

工作以来,朱勇开展四肢、关节、脊柱创伤方面的医疗新技术20余项,对四肢、关节复杂骨折、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的治疗及骨关节病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有深入的研究,成为湖南省创伤骨科的学术带头人。

手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朱勇常常跟儿子朱剑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医生不能做一个书呆子,书呆子治不好病”。他认为,一个医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不能只靠钻研书本。生活中,朱勇的爱好有很多,这些爱好也最终练就了他在手术台上的独门“武器”。

闲暇时,朱勇喜欢绘画、写书法,用以培养自己的学习技能和艺术细胞。在他看来,手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做手术就像制作一个艺术品,手术就像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他认为,手术如同艺术一般,需要创作者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比如骨折的地方要实现完美复位,考验的就不仅是医生的手术操作能力,更是把手术做得漂亮的审美能力。

由于平时接触的急诊比较多,要尽早解决患者的痛苦,朱勇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工作上。在儿子朱剑熹的印象里,朱勇每天一般要做五六台手术。“当医生很难经常顾及自己的家庭,但我们也能理解他。”

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朱剑熹最终也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他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关节骨科,选择与父亲并肩作战。

医者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在父亲朱勇那里,朱剑熹学习到了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敬业精神”,朱剑熹说。

回忆起第一次和父亲一起做手术,还是十年前朱剑熹上大学的时候。那是一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手术。

在骨折复位手术中,为了最大程度减小患者创伤,实现更精准的定位,通常会采用微创手术。但是微创手术却需要医生全程在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对医生的损伤十分大。为了隔离辐射,医生需要穿戴厚厚的防护服。

“那场手术完成后,我看到他满身大汗,当时我觉得不用那么拼命,把骨头定好就行,但是他觉得,每一颗螺钉,每一块钢板的放置,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在透视下面做,才能将手术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为了做手术,朱勇每天要穿10多个小时防护服,每做完一台手术,全身是汗,再换另外一套防护服,继续做。正是这样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朱剑熹对医者精神的理解。

有一个优秀的父亲,对于朱剑熹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目前,朱剑熹除了聚焦于临床,也把更多目光放在科研上。“新时代有新的目标和使命,科研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的追求方向。”

比起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朱剑熹对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划,“扎实的临床技能、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科学研究、治疗技能的提高,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来源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8/14/8120305.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