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元:引导学生“异想天开”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3日 作者:邓桂明 杨斯涵 黄京
【名片】
柴立元, 1966年9月生,江西万年县人。现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有色冶金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有色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从教28载,培养本科生数千名,培养研究生百余名。荣获4项国家科技教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
柴立元近照。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我们来讲冶金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资源中去提取黄金、白银等金属。”在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眼中,冶金的同时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保障“绿水青山。”在柴立元办公室,记者看到有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插满了小旗,“我们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插一面小旗,希望我们的脚步能遍布祖国各地。”
科研: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的心愿
“当我和我的团队看到污染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只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我们需要将技术开发出来,解决行业污染的问题。”1999年,柴立元受命领衔组建冶金特色环境工程学科。原长沙铬盐厂的42万吨铬渣被堆放在湘江边,周围没有任何植物生长,柴立元闻讯赶去,那一幕深深刺痛了他。从那时起,柴立元决定向重金属污染宣战。
当时的原长沙铬盐厂厂区已经关停,职工都被撤走了,现场环境非常脏乱,柴立元带着学生在厂房里面搭建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平台做实验。为了加快研究的速度,柴老师和学生不分昼夜地在这里,夏天微生物培养产生的气味加上灯光吸引过来的蚊子,那种滋味相当不好受。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六价铬被成功分离出来,从根本上消除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了湘江沿岸居民饮水安全,也就是这项关键性研究成果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和启示——重金属污染治理找到了新方法。
株洲冶炼厂是我国最大的铅锌冶炼企业,却曾被一桶水难住了。企业的一名负责人将一桶冶炼烟气洗涤废水放到柴立元面前,恳切地说:这桶废水处理了,株冶厂就有救了。
面对这么恳切的求救,柴立元决定带着团队打这场“硬仗”。没有实验室,他就带着学生在楼梯间用彩条布搭;实验进行时间长,他们就长期驻扎在生产厂房……在这样的条件下,柴立元和他的团队冒着酷暑严寒,终于研发成功“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这场硬仗打赢了,企业救活了,冶炼化工工业废水治理取得了突破,行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
当记者问及,在这样艰苦的实验环境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时,柴立元笑了笑说:“科研工作,没有不辛苦的!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心愿。”
柴立元和他构筑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书: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塑造他的精神信仰
记者了解到,在一线做项目,每当柴立元发现典型性的亮点,就会拍照记录,带到课堂与学生们分享。每一次上课他都精心准备,保证课程与时俱进、对接前沿。他允许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看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问题。他总是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对话时,捕捉到学生哪怕是偶然显现的某些有价值的创新观念,并及时给予指点,这些话题后来就成为了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有一次坐飞机,柴立元看到空中厚实绵软的云彩,灵光一闪:能不能开发一种“白云材料”,表面软和,投进水中,把污染物吸附进来,先膨胀再收缩、过滤?他跟学生们讲了他的“异想天开”。10年后,其中一个学生张理源把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塑造他(她)的精神、信仰、理想、气质等。”柴立元认为,环保是一项无法用金钱来吸引人才的事业,能吸引大家的,只有一样东西——理想和信念。2020年6月,柴立元通过中南大学“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院士线上系列报告会讲述自己的求学与科研历程,鼓励同学们在各个领域秉持爱国、质疑、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光彩。报告会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15万人参与,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
柴立元指导学生。
午休时,柴立元和年轻教师一起阅读人文书籍。
【记者手记】
为了冶金环保事业,他真的很拼
柴立元院士每天都在忙。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社会,无论哪一块,都要耗费很多精力。他领衔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研发的系列创新技术推广至全国29个省份的200余家大中型企业,其中“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年处理重金属废水超过1亿立方米。“我们的技术每实施一个工程,就在地图上画一面红旗,希望红旗插遍全中国。”柴立元说。
柴立元没有周末。冶金环保事业需要一批接一批人才。他除了带好核心团队外,还得培养团队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开展环保事业。 “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多培养些年轻人,多打造些精品团队,他们能像一支支坦克部队,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在学生们眼里,柴老师的工作永远忙不完,有时候连续工作几个小时都顾不上喝一口水。但永远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学生加油打气。“有这样一位老师做榜样,我们特别有动力。”
这就是言传身教,这就是教学相长。“柴老师把保护绿水青山的信念播种在我们心里,慢慢生根发芽,当我们遇到艰难困苦与功利诱惑时,能看到那束光,指引着我们鼓足干劲去坚守去追寻。”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颜旭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柴立元喜欢艾青的这两句诗。英雄浪漫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他也爱看,前不久播的《最美的青春》,看到动情处,他还和爱人相拥而泣。
来源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0/09/02/827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