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教授孟泽新著《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出版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作者:周逸峰

红网时刻11月22日讯(记者 周逸峰)一段走向世界的挫折之路,一个独醒先驱的悲剧人生。透过一个“失败者”的执着与挣扎,读懂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近日,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泽教授新著《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出版。

本书以郭嵩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晚清军政重要人物;通过描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反映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

曾任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广东巡抚的郭嵩焘,是晚清首任驻英、法公使,他对洋人洋务的认知,对西方的观感和观念,迥异时流,堪称真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然而,郭嵩焘的一生充满挫折和委屈,生前被指骂为汉奸,死后多年还有人上疏朝廷,要掘棺戮尸,他的坟墓也确实在‘文革’中被洗劫一空,完全毁掉。

岳麓书社最新推出的《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乃澄清之作,作者以最朴素和深情的方式,详述郭嵩焘的生平事迹,还原了郭嵩焘和他所置身的时代与文化之间的互动,解释了郭嵩焘遭受‘独醒之累’的秘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剧变,各种冲击和反应,纷至沓来,其中有蒙昧有清醒,有激情有理性,有颟顸有智慧,整体上充满悲情和困扰。郭嵩焘秉承特有的清明与健康的理性,对于中西文明交汇的大势,对于华夷之辨的孤陋,对于传统体制的锢蔽,对于当局者的昏谬,洞若观火,议论风发,但响应寥寥,和者盖寡,他不能不陷入屡被打击、无可措手的尴尬局面,为此痛心疾首。检视郭嵩焘在一百多年前的思考,了解郭嵩焘的挫折和忧愤,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随书附赠宣纸印刷郭嵩焘致曾国藩函手迹,极具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作者手记:

“独醒之累”郭嵩焘:一个芬芳悱恻的性灵

本书初稿,凤凰出版社出版于2009年,书名是《洋务先知——郭嵩焘》,转眼之间,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来,对书中的人物和主题,我一直不能释怀,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那是怎样一个外表华丽精致,而其实仓惶幽暗的世代,因循糜烂的官家,困苦无吿的底层,冷硬强横、惶惶不安的人心!真是欲说还休。

此次修订,颇费了一些时间和心力,俯仰斟酌,终于做成现在的样子——《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篇幅增加三分之一,描述与分析自以为更细致真切,持论自以为更周到大方。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身边的人可以理解一个芬芳悱恻的性灵,正视他有些异端和特殊的思想,认同他赤子般的认真、清澈与愤慨。在一个曾经激昂的未必理性的年代,在一个常常因为当局者的颟顸而不免举世昏迷的地方,像郭公这样无可奈何地把自己做成了孤独的‘’逆流‘’和‘’反派‘’,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清明的见识和‘’野蛮‘’的真诚,这正是我觉得郭嵩焘不同寻常的可贵之处——滔滔者天下皆是,如一士之谔谔何。

在某种意义上,郭嵩焘的思想、言论、作为,不仅对他所置身的王朝有违碍,对他置身的文化也不免有违碍,他自然是深爱他所置身的王朝和文化的,所以,他常常怃然,常常流泪痛哭。

新书的封面是有点俗艳的大红,之所以接受此种设计,一方面是觉得大俗未必不能大雅,雅俗的关键还在于书中文字所呈现的气质和品格,另一方面,热情奔放的红色,或许可以抵消传主郭嵩焘生平的挫折与黯淡吧,而书的内封是庄重朴素的浅黑,似乎也可以平衡大红带来的花哨。

讲述关于郭嵩焘的故事,需要一种谨重和庄严,容不得轻薄的戏说和悚人的夸张,这样才不至于解构郭公忧患平生的存在意义,或许还多少可以唤醒我们年深日久再无反思的无脑、势利、肤浅、短视和虚骄?个人总是有限的,生命的真意义,需要在历史中确立,而历史的演绎常常充满偶然性,大道多岐路,然而,道不远人,事在人为,观照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动力或许正是由此而来的。

郭嵩焘平生努力召唤的,就是一种关于自我,关于家国天下的真实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已经遮蔽许久了。超越夷夏之辨,超越剿抚之争,郭嵩焘身上所呈现的,是一个罕见的另类晚清士大夫的究竟!然乎否乎?期待读者诸君的指点!

作者简介:

孟泽,知名学者,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广陵散——中国狂士传》《有我无我之境》《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天人共生与道文兼济》等。《潇湘晨报》2009年度“风尚学人”。曾主讲《光明日报》“光明讲坛”、《南方周末》“华人精英论坛”、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等。

来源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110267265250458&wfr=spider&for=pc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