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革命陵园名人传⑦ :陈国达:大二即开始地洼学说研究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 作者:刘小燕
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的一角,树立着陈国达的雕像,雕像底座题写着“大地之子”四个字。陈国达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是陈国达院士诞辰110周年。
兴趣带他踏上求学之路
1912年1月,陈国达出生在广东新会城郊一个贫寒家庭。陈国达的父亲在县城一家小店当店员,懂些风水知识,抽空给人看风水挣钱补贴家用。去看风水时,他经常带着陈国达,向他讲述各地地形地貌的历史故事。
读小学时,陈国达最感兴趣的是地理课。中学时代,他跟着博物课老师了解了更多宇宙的奥秘、地理的神奇。后来,从中山大学理科预科班升入本科时,他选择了地质系。大学期间,每逢寒暑假,他便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考察家乡的山川。1932年,还是大二学生的陈国达写出了处女作《广东新会地质试勘》论文,寄到国立北平研究院,获得了该院当年的地质矿产研究奖金。此后两年,他完成了《广州三角洲问题》《广东之红色岩系》这两篇论文。这些实际上是他后来创立地洼学说最早的研究。
1934年,陈国达大学毕业,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被直接选送国立北平研究院当研究生。在北平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陈国达不但重视学习理论知识,更看重野外实践。他多次到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实地考察,取得不少区域性地质资料。1936年,陈国达研究生毕业,到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当年,广东灵山(今属广西)发生强烈地震。他冒着余震危险,徒步赶赴震中灾区调查。为了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后来他又自愿去江西地质调查所从事野外考察,风餐露宿,十分艰辛。
与李四光并称“南陈北李”
1946年,陈国达受聘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每年,他都会带领师生进行野外地质考察,深入研究地质学理论问题。1952年,陈国达调任新成立的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之一)地质系主任。终生致力于地质学教学和研究的他,最大贡献是于1956年创立了关于地壳演化规律的活化构造新理论“地洼学说”。该理论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著成效。地洼学说突破了美国学者霍尔与德那提出的“槽台学说”,被称为决定当代地质学发展的新学说之一。
随着“地洼学说”不断被世界各国重视和推广应用,陈国达的名声大振。2001年,湖南省科协为突出贡献科学家塑像,有人提议为陈国达像题词“地洼学说之父”。陈国达谦逊地说:“不要这样写,评价太高了。如果一定要写,就写‘大地之子’吧。”
2004年4月8日,与“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并称“南陈北李”的陈国达院士,与世长辞。如今,陈国达的雕像静静伫立在湖南革命陵园,他所创立的学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
来源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2/05/18/1128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