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抗疫路上 守护人民健康始终有湘雅人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0日 作者:罗闻 王洁 曹璇绚

红网时刻新闻1月9日讯(通讯员 罗闻 王洁 曹璇绚)2022年末,全国上下再次经受严峻考验。面对挑战,历经三年来风雨洗礼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下一心,打满了全场、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赞誉,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我们始终守住防线。

2023,如约而至。过去的这个元旦假期,湘雅医院全体同仁主动放弃休假,在救治新冠重症感染患者的战场上不遗余力。新年伊始,我们连夜将麻醉复苏室PACU紧急改造为重症病区,用于危重型新冠感染患者的收治;我们开放了所有病房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确保24小时开放收治;我们发动了全院45岁以下临床医生(无论职称)服从统一调派,随时支援一线抗疫;我们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危重患者进行救治指导、病例讨论等工作;我们增设了10余个新冠康复系列门诊,围绕恢复期伴随的各类问题,发挥学科综合实力。提供针对性诊疗服务。此外,我们负责起草并发布了《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方案(试行)》,促进规范诊疗,提高了湖南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水平;我们发布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救治方案》和《新冠肺炎重症/亚重症分片包干会诊巡诊制度》三个全院通用版新冠感染患者救治方案;我们作为牵头单位组织了省内外医务人员开展重症救治能力系列培训,全面提升医务人员重症救治水平……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压力与风险骤增,信心与磨砺并存,使命与责任同在,全院同仁同舟共济,始终奋战在最后一道防线上,充分发挥重症救治优势,第一时间响应防控新策略、第一时间调整救治方案、第一时间优化重症救治,大家正在为“平稳渡峰”贡献湘雅力量。

相信胜利曙光就在眼前,相信全国1700万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相信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跟随他们,我们必然能走出疫情的阴霾,赢得这场决战的最终胜利。

跨年夜,他们在手术台上迎接新年

2022年12月31日中午,接到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通知,湘雅医院神外ICU有一自愿捐献的移植供体。接到信息后,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贺志军教授、副主任谢晋良教授和张小琼护士长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移植器官评估、病房床位周转、肝肾移植受体选择与接洽等工作。

晚7点,器官移植中心的8名医者,上到主任医师下到住院医师,陆陆续续走上手术台。还未阳康的他们,身体还很沉重,体温还未下降,咳嗽还没消停,但两台肾移植手术和一台肝移植手术不容有失,“这些器官移植患者都是尿毒症晚期,无尿又加上感染了新冠,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让他们成为重症的概率要远高于平常人。都等着救命,我们休息久了,他们怎么办?”金鹏副教授潇洒地摆摆手,拿起熟悉的手术器械开台了。

14个小时后,通宵达旦忙碌了一宿的丁翔副教授才想起今天是元旦,向同台手术和隔间的同仁们道了声“辛苦了,节日快乐!”后,他拖着沉重的步履回去休息了。

截至目前,器官移植中心病房已住满器官移植术后新冠感染患者,其中重症新冠感染患者2人,合并其他器官衰竭的病重患者2人。而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都已阳过,或刚刚经历感染症状,尚在咳嗽发热,或已经恢复如初,满负荷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科室两位年轻医生伍列林、杨波还主动请缨支援重症和亚重症病房。面对紧张的人手,全科同仁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各项分工,安排有序,无怨无悔。

边住院吊瓶边忙碌工作的她

1月2日,28病室护士站,一个打着吊针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是今天的主班护士朱海燕,这是她住院的第四天。

防疫“新十条”发布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首当其冲地承受了巨大压力。在医护大面积感染的情况下,全科每日门诊近百名患者,急诊30多名患者排队入院,同时还有呼吸ICU患者要转入。

“这时候主班护士老师非常重要,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操作流程,了解病情的话,根本顶不住。”温明护士长介绍,主班护士需要协调院前,对接急诊,评估每个收治入科患者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分流。

朱海燕作为主班护士,一直顶在前线,协助科室开展患者的收治与治疗工作。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她终于被感染后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不得不住院治疗。

随着流程进一步优化,28病室转为亚重症病房,一下子住满了52名重症患者。得知科室人手紧张,朱海燕二话不说就从病床上爬起来,又回到了护士站。

虽然一只手还打着吊针,但边工作边治疗的她在记录信息,沟通各个环节,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时依旧安排得井井有条。

“不用报道我,我只是普通医护中的一员,做着大家都在做的事。”朱海燕把自己藏在了N95口罩之后,就像很多医护人员一样,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背影。

儿科四位孕妈妈:坚守到生产那天

“快!孩子瞳孔散大,没有自主呼吸了!”11岁的小静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晚上高烧到39.4度后5个小时出现了意识模糊,被紧急转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ICU。

已然休克、昏迷的小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先维持生命体征。上呼吸机、抗休克、升压、甲强丙球冲击、抗病毒治疗……”儿科医护人员一边紧急抢救,一边完善检查。

此时的小静由于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脓毒性休克和爆发性脑水肿,已经出现了心、脑、肺多脏器功能损害,死亡风险极高。

“我们要在救治的同时,尽量保护好她的脑功能。越早稳定血压,就能越早上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孩子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就越小。”儿科副主任王霞教授与谢岷副教授、司道林总住院、胡红龄护士长时刻关注她的各项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天后,通过湘雅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小静成功撤下呼吸机,各项指标也慢慢平稳下来,结束了亚低温治疗。很快,她苏醒了!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像这样的小朋友能够成功救治并且没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非常难得的。”王霞教授表示。

当面对危重患者的时候,儿科医护想的是,快一点、再快一点,哪怕再快一秒钟,一个家庭就有生的希望;当科室一批又一批战友感染新冠,却仍然坚守岗位又精疲力竭的时候,大家想的是,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哪怕再坚持一小时,就能给其他同事争取恢复时间再次战斗的可能。

在科室人员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四位孕妈妈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丝毫退缩。张伟茜主治医生已怀胎十月,即将待产,但她从不言苦累:“我要上班上到生,能坚持一天算一天”。为了这句承诺,她在工作岗位上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到12月30日宝宝出生的当天。

总住院医生段皓林早孕反应特别重,却依旧每天坚持早晚两次查房确认所有患儿的安全、安排好患儿的治疗后才安心。许多个深夜,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她第一时间来到床旁进行紧急处理,让家属安心。

刘小娟主管护师和申思护师在孕期感染新冠后仍然坚持在病房,同事们多次劝说她们回家好好休息,但她们总是微笑拒绝。“我们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孩子眼中的父母,但我们也是铠甲,是患儿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怀着‘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特殊时期,高危孕产妇们在湘雅顺利生产

湘雅医院产科作为湖南省孕产妇抢救中心及新冠指导专家组长单位,病房收治了60名高危孕产妇,其中包括三名转诊收治到ICU的共管孕产妇,这些产妇中80%以上处于阳性或阳康阶段。

38岁的高龄孕产妇小谭经历过多次宫腔黏连的分离,通过多次试管终于助孕成功。在她几乎没有内膜的“贫瘠”宫腔里,胎盘布满整个宫腔、植入肌层才能将妊娠进行下去。胎儿终于足月后,却不巧小谭感染了新冠,高热、头疼、咽喉痛、胎心增快,一家人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手术的难度,加上新冠的感染,会不会威胁这对母子的生命安全。

舟车劳顿来到湘雅医院后,接诊她的是2019年专硕研究生朱家豪。朱医生虽然自己仍在咳嗽、喉咙沙哑,但坚定的语气和细心的嘱咐让小谭及家人放下了心。

入院后,小谭身体情况快速好转,但自觉胎动减少让产科医护人员提高了警惕。手术由产科主任张卫社教授亲自主刀完成,看着哭声洪亮的宝宝,小谭流下了欣喜的眼泪。

12月31日凌晨至1月2日,湘雅医院开展了9台高危妊娠剖宫产及1台高危阴道分娩,患者中包括重度子痫前期血压控制欠佳、转诊胎盘早剥、胎盘植入、瘢痕子宫临产、脐带绕颈3周、重度肝病、前置胎盘出血及产时难产等。

学生与老师们一起同担风雨

“宣读了希波克拉底誓言,我就是一名医者,应该承担起医者的职责,实践自己立下的目标。更何况处在当下抗疫的关键时期,我们医学生更应当积极响应,冲锋在前。”重症高峰的到来,让医护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病人的纷纷涌入,一方面是病倒后自身人手的短缺。危难时刻,老年呼吸科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琼和儿科2021级专硕韩洋都主动请战,竭尽所能地救治每一位新冠感染患者。

韩洋手上收治了一名刚刚确诊急性白血病数日的病危“阳娃娃”,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危谈话、安抚家属、解释病情……虽然穿着全套隔离装备行动不便,但他仍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项工作。

近来,韩洋的父母和年仅6岁的妹妹纷纷“中招”。这位来自青海的少数民族小伙原可选择回家陪伴家人,但他毅然决定留在更需要他的小病人身边。父亲鼓励他:“看护好你的病人,也要保护好自己,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医生。”韩洋将父亲的嘱托化成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传递给病房的“阳娃娃”们。

在科室值班轮转不开的时候,黄琼总是主动承担起晚夜班,协助上级完成新冠感染患者的收治。得知身边小伙伴亲人过世后,刚刚上完自己24小时班后,她又主动承担起了该同学的24小时班。元旦佳节之际,家中父母及老人都阳了,年迈的爷爷在视频中抹着眼泪问:“娃娃什么时候回来?”黄琼只能一边安抚,一边偷偷哽咽。

老年呼吸科收治着大量亚重症患者,看到老人们呼吸急促,总是让黄琼感到十分愧疚,“我真的很想再多学点知识,让自己更有经验一点。疫情终将过去,相信学生和老师们青山一道,同担风雨,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床位安排需做到精准匹配

从2023年1月1日起,院前准备中心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确保各病区24小时急诊收治流程畅通。

当日17点半,刚刚结束白班的院前准备中心组长吴碧红直接无缝衔接地转入晚班模式。在自身感染新冠的情况下,吴碧红组长已经连续在岗奋战了三周,并且周末和节假日都没有休息。

部门主任曾强制要求她休息,但她坚持道:“我对自己的身体心里有数,因为担心新阶段疫情救治工作开展以来院前准备中心的第一个晚夜班状况较多,我想要自己摸清门路,让后面上班的同志心里有个底。”

院前准备中心18位在岗的员工平均年龄41岁,其中有10位当前身体状况不佳,还有一位已经51岁了。这个时候,作为组长的吴碧红挺身而出,在确保急诊患者救治通道畅通的同时,也为全科同仁树立了榜样。

而这只是院前准备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开展以来,中心全体人员贯彻落实医院“两统筹两标准两通畅”救治模式,充分发挥“床位枢纽中心”作用,第一时间成立了急诊专项工作服务小组,负责所有急诊科开具住院登记证病友的床位协调与对接工作;与医务部、护理部、急诊科、临床科室密切配合,严格落实“每日清零”制度,对同级别病房的床位资源进行统筹调配、跨病房收治;每日由医务部提供亚重症病房待转出数据,院前准备中心安排专人对接信息,再根据各普通新冠病房的出院情况,及时将亚重症病房待转出病友分流至普通新冠病房,以便及时腾出亚重症病房的床位,救治更多危急重症病友。

这些举措优化了急诊患者入院流程,减轻了急诊医务人员非临床工作量,使有效的床位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床位协调工作并不简单。”病友服务中心(医务社工中心)主任廖伟锋表示,中心工作人员对病房级别(重症、亚重症、普通新冠病房)、开放床位数,以及病友病情对应的病房级别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床位安排必须做到精准匹配,绝不能出现将普通新冠病友收至亚重症病房导致重症医疗资源被占用的情况;还要全力协调亚重症病房患者需转至普通新冠病房的安排,将危急重症资源留给更多需要的患者。

医院是全体职工坚强的后盾

广大医护人员在一线日夜奋战,来自医院的关怀和温暖也无处不在。

急诊科副护士长周芳意感染新冠病毒后,一直坚持在岗,直至实在干不动了住院治疗。吴希林副书记一行带着慰问品到病房看望慰问,详细了解病情,叮嘱她注意保重身体。产科医生曾婵娟阳后仍坚持工作,在岗位上晕倒;呼吸内科雷淑华同样是带病坚持工作,因肺部感染住院……院工会、总支、分工会负责人都会专程前往病房送去慰问和关怀。

据悉,院工会联合药学部配备300份药包,为急诊科、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发放。医院还为有需要的职工增开了高压氧治疗,此举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能抗炎、缓解疲劳与肌肉疼痛,提升肌体免疫力,改善新冠 “阳过”“阳康”后遗留的乏力、呼吸困难、味觉和嗅觉丧失、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此外,医院还成立了由28人组成的心理关爱中心队伍,开展心理健康体检与心理筛查、员工心理健康系统化课程辅导,并建立职工心理援助系统和66000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热线电话值班,时刻为职工提供心理咨询与指导。

因新冠住院的老同志不在少数,医院为此建立了离退休老人住院慰问制度,使生病住院的老人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新年上班第一天,张欣书记、雷光华院长、吴希林副书记就专程来到病房看望慰问了李学渊教授、欧阳珊教授、孙明教授、周江南教授等老教授们。

“您二老看上去精神状态不错,特殊时期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医院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有什么需要随时与组织、与我们联系。”第十二党总支、离退休办工作人员与韩明、陈淑芬两位老师热情交流后,将新冠防护药品和春节物资送到了他们手中,并为独居的康志冲等老师送去了慰问。

“感谢组织关怀,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我母亲元旦当天在组织多方安排下,在急诊得到了及时救治,并联系了病房,现病情已趋稳定,感动,感恩,感谢。”离退休办采取住院监测日报告制度,目前已协调老同志住院27人次,慰问住院老同志35人次,并且联合药学部配备了健康爱心药箱和健康药包,为高龄独居老人发放,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同时逐一进行电话慰问,了解大家的身体状况,是否有人照顾,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职工是医院发展壮大的基石,也是打赢这场战疫的源动力;医院则是全体职工坚强的后盾,时刻维护着所有人的利益。这样的相辅相成,必将助力我们坚定信心,打赢抗击新冠的决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