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手握柳叶刀奔赴战场 湘雅前辈余汉民,网友在找你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作者:王杨 张必闻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六期院闻

湘雅,一张湖湘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医学名片。不久前的12月8日,湘雅医学办学迎来109周年纪念日,在这充满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一则网友在朋友圈发布的寻人启事引起了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的注意。

一则投笔从戎的喜报

该网友发布了一张早年湘雅医学院某刊物“院闻”一栏的照片,泛黄的书页中,第一条简讯标题为“欢送余简二君学习飞行”,正文约100字,大致内容为:五年级学生余汉民与二年级学生简国彦成绩优良,国难当前,在空军作战的迫切需要下,这两名学生考入了空军军官学校,全体师生开会欢送以致勉励之忱。

网友微信朋友圈截图

余汉民和简国彦是谁?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如今又在哪里?

都说一部湘雅史,写就了半部中国西医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湘雅医学院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悬壶济世,解救病患于倒悬之苦的医生,更有投笔从戎,手握柳叶刀奋战在战火一线的身影。

带着对湘雅医学院抗战前辈们的崇高敬意,记者走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院史馆,寻找他们的足迹。

黄珊琦是中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南大学档案馆档案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湘雅医学历史数十年,对学院的历史档案和文物如数家珍。在他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网友发布在朋友圈的刊物原件。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六期封面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六期院闻

这本刊物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六期,出版时间为1942年6月1日。“院闻”一栏在该刊物的最后一页(第12页)。纵览刊物内容,大部分主要以医学论文与报告为主,“院闻”一栏主要刊登院内新近发生的重要事项。“这是当时院里唯一的刊物,这则消息能刊登在院闻的第一条,说明了全校师生是以余汉民和简国彦参军入伍为荣的。”黄珊琦说。

“余汉民和简国彦参军入伍应该在1942年的3-6月之间。”黄珊琦分析道,“因为这本刊物上一期(第一卷第五期)的出版时间为1942年3月1日,他们参军的消息是6月1日刊发的,所以他们应该是春天离校的。当时,湘雅医学院的学制为6年,参军时余汉民正值5年级。遗憾的是,他们走了之后,我们就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他们的信息了。”

中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南大学档案馆档案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黄珊琦。

翻阅湘雅历史文献,记者在1939年秋第十五次校订的《私立湘雅医学院章程》当中的《私立湘雅医学院学生一览表》中看到了余汉民的简要信息,他是湖南澧县人,毕业于长沙私立雅礼中学高中,1937年考入湘雅医学院第17班。由于时间久远,截至目前,简国彦的信息尚未在学校找到。

一批手握柳叶刀奔赴战场的身影

记者注意到,余汉民在湘雅医学院的学习生涯中(1937年—1942年),经历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在战火中保存并延续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血脉,湘雅医学院于1938年8—11月从长沙西迁贵阳。

刘树焱是湘雅医学院第17班( 1943年毕业)的学生,也是余汉民的同班同学。他在《湘雅医学院抗战三迁记》中回忆:“长沙第一次遭空袭,我们正在看组织学切片,突然显微镜视野不见了,抬头一看前方黑烟成柱上升,轰然雷响。我们抱着显微镜和组织片盒去医院地下室躲避空袭。约半小时后,伤员就到了门诊。三年级同学去门诊协助工作,四年级同学进了病房和手术室为重伤员治疗。而我们一二年级生则组成救护队去被炸区搞战地救护。残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再也不能安心坐下来看书做实验。学校迁址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200多名师生花了4个月的时间,在贵阳南郊一块荒野之地,筑起了三栋两层楼房,建起了战时校门上挂有‘湘雅村’木牌的高等医学院校。抗战时期,湘雅医学院在西南后方培养出了一批医务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贵州省史志办原主任、历史学研究员范同寿曾回忆过那段历史。

记者在湘雅医学院院史馆内找到一张1940年湘雅医学院师生在贵阳中央医院的合影。余汉民和简国彦很有可能就在这张合影中。

余汉民想必是那批西迁贵阳潜心学医的学生之一。“那时候上战场是自愿的,像余汉民这样投笔从戎,奔赴战场的湘雅医学生其实有不少,扎实的医学知识能让他们在前线发挥专业优势,如虎添翼。”黄珊琦说。

湘雅第20班全体同学欢送同学朱宝荣(左7)和林樱(左4)考上空军军官。

湘雅医学院院史馆一张保存至今的珍贵照片证实了黄珊琦的话。照片拍摄于1943年3月16日,湘雅第20班全体同学欢送同学朱宝荣和林樱考上空军军官。照片站立者中,左4是林樱,左7是朱宝荣,这是同班同学朱无难在回忆录中标注的。

穿越战火,杏林流芳。一批批投笔从戎的湘雅医学生用铁血丹心扬起了硝烟中永远鲜红的一面旗帜,作为后辈,我们只能用凝重的文字向前辈们表达敬意。

81年过去了,余汉民和简国彦,你们是否安好?我们十分想念你们。

欢迎广大网友为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提供寻找余汉民和简国彦这两名前辈的线索,联系邮箱:545347013@qq.co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