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十面埋伏——我省高校改革与发展侧记

来源:三湘都市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2年06月25日 作者:邓桂明

对于大学和不少学生来说,1999年绝对是非常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全国大学招生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156万,增幅达到45%,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仿佛吹响了大学变革的号角,在号角声中,一面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激起了无数年轻心灵的梦想———这面旗帜,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

2002年6月,记者走访了我省数十所高校,抚今忆昔,令人惊叹:我省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这是一条改革之路,突破之路,扩招之路。

大学使命

也许我们应该直接地、明确地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干什么?对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如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

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尔托加·塞特认为,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它的功能包括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我国一些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士则更具体地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知识的“创造源”、“人才库”、文化的传播者和知识型产业的孵化器,是我国知识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应当居于经济社会的中心。

大势所趋

然而,多年来,我国的大学只是一种精英教育,每到“黑色七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部分人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做为一个教育大省,我省高等教育既不大更不强。解放初期,我省有6所高校,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历史较久,私立民国大学于1937年迁湘,国立师范学院于1938年创办,音乐专科学校和克强学院均于1947年创办。到1998年,发展到了84所,但高校的规模也普遍偏小,没有一所大学在全国响当当。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仅43.61人,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少3.99人。普通高校招生仅5.08万人,高考录取率仅30%多,在全国也是排在15名之后。

如果用一句话来点破2000年前我省高校的另一个大问题,便是“大家都吃不饱,也吃不好”。这表现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单科性学校多,教育资源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反而造成很大浪费。1998年,47所普通高校中,中央部委举办的11所,分属10个不同的主管部门;36所省属学校中,由省直部门举办的12所,地市主管的6所。单科性学校专业划分很细,毕业生知识面不广、适应能力差。

对此,广大群众不满意,社会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高校改革、扩招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舞起龙头

“长沙有多大,中南大学就有多大”。也许,这句话有点夸大,但由此可看出高校合并的威力。

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分步实施、成熟一个促成一个”的原则,我省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一是合并组建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两所学校均由教育部管理,是谓“国立大学”。二是接收了中央部委划转我省管理的湘潭工学院、中南林学院、长沙电力学院、中南工学院、株洲工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普通高校和5所成人高校,并落实了共建共管体制。三是对一批大中专学校进行资源重组,新组建了南华大学等8所本科学院,新设置了3所普通高专和24所高等职业学校。四是将一部分成人高校、普通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并入了本科或专科学校。

通过调整,我省高等教育资源迅速扩充,分布更加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64所(含国防科大),其中本科24所,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40所,成人高校26所。既有教学科研型的龙头高校,又有教学为主型的本科高校,还有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应用型、实用型专科学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多科性大学,还有少数单科性院校。

告别“三大件”

2000年4月,衡阳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改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新任书记、院长上任的第一天,院办公室给他们准备了“三大件”:一支手电、一双套鞋、一只水缸。要这些东西干吗?原来,由于学校土地多,建设少,杂草丛生,蛇鼠出没;下雨天则泥泞难行;只有一个100吨的水塔,日供水三次,每次半小时,有个水缸是用于宿舍内储水。学校条件之艰难可想而知。

然而,记者今年6月10日在该校看到,学校有如一个公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依山傍水,清新迷人。该校党委书记张仁福说,他的“三大件”已经很久不用了。现在学校新建了1000吨净水池,新建、改造了3.7万平方米学生和教师公寓,新建一栋8000平方米的学生服务中心。

短短两年时间,学校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张书记说,没别的,就是想方设法筹钱,要一点,贷一点,办企业创收一点。2000年来,学校已累计投资3000万元以上。学校在籍学生从1998年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

其实,在1999年大扩招开始的时候,虽然我省很多高校并不像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那样条件差,但也是条件不充分。怎么办?根据市场需求去积极、主动创设条件。只要观念变了,思路就有了,出路也就有了。观念怎么变?那就是发动全社会来办学,引入社会资源,吸引社会资金,1999年,声势浩大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战”正式打响。这场战役意义何在?就是让高校甩开包袱,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和科研。甩得开吗?重重阻力,终究抵挡不住市场法则,社会资金和高校一拍即合。目前,湖南大学、长沙电力学院、长沙交通学院等20所高校的后勤部门已与学校规范分离,还有15所高校的生活后勤已剥离出来,总共分离后勤部门职工近5000人。与此同时,全省利用社会资金11.2亿元,建成大学生公寓106万平方米(其中校外学生公寓近20万平方米),占高校现有学生宿舍的50%以上;建成学生食堂近2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了近年高校扩招的需要。

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同时,我省还通过财政投入适当向高等学校倾斜、利用银行贷款和国债项目等措施,加强高校建设,使它们的办学基本条件得到了保障。据统计,2001年与1998年相比,我省高校新增校园面积1.7万亩,增长63.7%;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增长77%;新增教学仪器设备8.97亿元,增长107%;新增图书859万册,增长40.6%。

“这条路走对了”

2002年5月3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来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视察,听说学校才办5年,就发展成为一所占地面积达1500亩,校产总值达3.7亿元的“全国十大万人民办大学”时,她对学校总裁张剑波说:“这条路你走对了。”

确实,社会越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越旺盛。投资高等教育,必定有所回报。近几年来,无论是国有资金,还是民间资金,都跃跃欲试,向教育产业进军。我省因势利导,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民办高等教育方兴未艾。目前,我省已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湘南医专两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一所股份制高校———湖南拓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6所普通高校民办学院,40所举办国家文凭考试试点院校,3所民办高等职业学校也正在筹建之中。我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少公办大学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办学新体制。这种体制让大学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原长沙铁道学院是我省第一所成立董事会的高校,到2000年,整个董事会有董事单位78个。1999年1月21日,湖南商学院与35家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了校董事会。学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等问题上广泛地征求董事会成员的意见;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和董事会成员的指导、支持;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在3个专业举办了教改实验班,在全国首次试行了“订单”式教育,影响巨大。与此同时,基本所有高校都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两年来,湖南大学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集团联合共建了法学院、生物技术研究院、软件学院、广播与影视学院等二级学院,从而使该校二级学院达到10余个;与11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大学的办学实力。

走向大众化

经过3年大发展,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几乎成倍扩大。到2001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共招生11.73万人,研究生招生5715人,比1998年分别增加6.65万人和3637人,分别增长132%和175%。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01年招生11.94万人,在校学生25.56万人,居全国第12位。全省目前有自学考试在籍学生近80万人,居全国第5位。

高校的连续扩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为我省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目标迈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我省2001年普通高考录取率提高到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3%以上。按照我省规划,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15%。15%是什么概念?大众化的标准,国际上通常以适龄青年的15%为尺度。看来,这一目标将会提前实现!

从终身教育观点看,让所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人进入大学,都能接受高等教育,最终取消限额,这是我国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有了市场这根“魔杖”,大学一定会完成它的使命!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