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喜捧8项国家科技大奖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2日 作者:胡宇芬 周科际 胡光华 罗文林

瞄准学科前沿领域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中南大学喜捧8项国家科技大奖

本报3月28日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周科际 胡光华 罗文林)在今天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迅速崛起的中南大学一举捧回8项大奖,成为全国高校中最大的获奖户。校长黄伯云院士领衔发明的“炭/炭航空刹车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黄伯云代表全体获奖的科技工作者在大会上发言表示:与时俱进,奋力攀登,为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2000年以来,中南大学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4项。去年获得国家及各部委重大、重点项目立项78项,科研进校经费达6亿元。这是他们长期坚持人才强校、科技强校方针,贯彻“发挥人才优势,拓宽发展领域,提升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发展高新产业”的科研发展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全方位开展“科研服务产业一体化”所结出的硕果。

此次获奖的8个项目,集中体现了中南大学在材料、选矿、信息、列车空气动力学、冶金等多个学科中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该校科研团队在瞄准学科前沿的开拓性研究中,创造了多项“国内外领先水平”。如“高速列车气动特性、撞击安全动模型试验系统及应用”项目,创建了一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试验系统、计算公式和评判标准,解决了列车空气动力对行车安全影响和列车撞击被动安全保护等工程应用问题,该成果除应用于我国所有的列车交会运行安全评估外,还远赴伊朗帮助其研制高速列车等。“金属矿床开采矿岩致裂与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变革了隐患矿床开采模式,该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这些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获奖项目,在航空、冶炼、采矿、建筑、铁道等领域满足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如“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项目,使选矿工艺实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我国贫、细、杂矿产资源的流失问题,3年累计为5家企业新增经济效益3.21亿元。“铝电解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及推广应用”项目,为我国铝工业实现节能降耗与环保治理目标提供了一项核心技术,将我国预焙槽炼铝整体技术水平带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90%以上的电解铝企业中应用,每年为88家电解铝企业增效节能6.8亿元以上,并大大减少了造成温室效应的炭氟化合物气体排放量。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