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让创新成为校建与先进性教育的灵魂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12日 作者:肖雄
红网长沙9月10日讯(记者肖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南大学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他们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将建设创新型大学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中央关于先进性教育的各项要求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保证了质量,取得了实效。
首先,不得不先提到这一切。中南大学自2000年4月合并组建至今,只不过5年多时间。但是,该校综合实力已挤入中国高校第一方阵,产生了1+1+1>3的聚合效应,被誉为合并高校的成功典范。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学校就有八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三大奖,获奖数居全国高校第一,特别是黄伯云创新团队研制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今年,学校又有六项成果通过国家三大奖的终评……
集思广益。该校党委认为,中南大学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创新!今年5月29日,新任校党委书记李健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大学作为学校新的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把创新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并在学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中系统地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构想,中南大学是全国高校第一家。
李健的理由很充足。他认为,“创新是中南大学的灵魂,是中南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高教管理体制的创新,就不会有今天强势的中南大学;没有教育创新,中南大学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没有科技创新,中南大学就不可能出那么多科技成果,获那么多大奖,更不可能有黄伯云创新团队结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很快,“创新是中南大学的灵魂,是中南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南大学迅速崛起之根本原因”的判断,得到了校内外的高度信服与认同。
“‘创新’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因为,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定位,也为该校结合实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内容,使中南大学党员先进性教育内容更丰富了,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了。
从细微处创新。“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三个代表’。忠诚教育事业,培养杰出人才。心系百姓忧乐,率先奉献垂范。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大学。”——这是中南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但更为细致的工作还体现在,该校党委根据学校党员人数多,党员层次复杂等特点,把全校15000多名党员按岗位分成教学科研、管理、医疗、学生、后勤、产业、离退休等七大类,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分类提出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使党员的先进性切实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譬如,“致力科教兴国,勇于追求真理。坚持严谨治学,潜心教书育人。突出自主创新,创造标志成果。弘扬蜡炬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便是对教学科研岗位党员提出的要求。
该校党委认为,尽管不同岗位上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有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新时期全校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要切实体现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实践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在建设创新型大学的伟大工程中带头建功立业。“具体地讲,就是要争当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四个模范。”
不用多说,看看他们吧,这些中南大学人身边的、实实在在的模范们——
今年7月,中南大学组织100名博士生组成“党员博士生服务团”赴湘西边远地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作为成员之一的陈磊深有感触,“湘西之行的经历是非比寻常的,带给了我太多的触动和震撼,使我对于农村、农民的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青年肩上沉重的责任和使命。”
夏家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像一面镜子、一面旗帜!用中南人自己的话讲就是,“尽管8月的长沙酷暑难耐,可年近七十的他却带着自己的党支部成员赶班车、跨湘江,出现在每一次集中学习的会场,认真地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夏家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党员,带动着每一位党员。”
8月28日是中南大学新生报到第一天。该校土建学生党员,主动成立“党员服务队”,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份责任,一颗爱心”的迎新实践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为新生服务。
…………
创新是钥匙,创新是主线,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切入点和着力点。正是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中南大学不管是先进性教育活动还是学校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绩。对此,该校党委书记李健深有感触,“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大学建设没有矛盾。通过在共产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家思想统一了,人心凝聚了,创造力、战斗力增强了。”该校一位党员在学习心得中也写道:“通过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我们的思想,整合了我们的行动,使我们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实,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更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