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黄伯云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8日 作者:蒙志军 鄢振刚
黄伯云在指导学生研究课题。 张目 摄
【人物档案】
黄伯云,我省选出的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长期从事粉末冶金和新材料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和荣誉称号。2004年,所率领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课题组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这一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3年过去了,他现在可好?带着疑问,近日,记者再次采访了黄伯云。
匆忙依旧
“那不是巅峰,而是新的起点。”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殊荣,对黄伯云来说是更加忙碌的理由。他依然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转钟后才回家。
提起黄伯云,他的科研助手刘祖铭很感慨:“一碗牛肉面、一碗稀饭、一碟泡菜,这就是我和黄老师出差时最常见的‘伙食搭配’。”
刘祖铭解释,因为这样的搭配吃饭最快。黄伯云有“三快”,不仅吃饭快,而且走路快、工作节奏快。别看黄伯云年逾花甲,走起路来一般人很难赶上。搭档易茂中教授说:“他那不是走路,是竞走。”从家里到办公室,再到实验室,“三点一线”,天天这样走下来。
同事都知道,黄伯云还有“两不急”:开会不急、赶飞机不急。8点开会,绝对只提前一两分钟到;乘飞机总是在关闸的最后一分钟赶到。黄伯云说,别小看这一两分钟,积少成多,可以做很多的事。
淡泊依旧
两次采访黄伯云,记者都见他穿着一条并不笔挺的棕色裤子。助手说,黄伯云从不逛商场,基本是换着穿两条裤子,还是在美国时女儿给买的,一条7美元、一条9美元。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的黄伯云,如今已是4个学科制公司的创始人。校长、科学家、董事长,面对众多头衔,黄伯云淡泊如初。
他组建的公司每年的效益数以亿计,但他从不在公司占股份。2005年,他获得长沙市首届科学技术创新奖,5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科技创新转化基金”;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万元奖金,同样捐了出去……
不打牌,不跳舞,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生活。黄伯云说,自己最开心的时刻,不是当上了校长,也不是评上了院士,而是拿到了科研大项目。“拿到大项目就是有大仗打了。”他说,自己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没有仗打,就浑身不舒服。
情怀依旧
1988年,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黄伯云回到祖国,投入到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即飞机刹车材料的研制中。多年来,中国航空刹车片全部依赖进口,导致我国航空事业受制于人。为了少走弯路,黄伯云费尽周折,从国外买回一个开价几百万美金的炭/炭刹车片。可对产品解剖时,竟发现是个废品。
“再难,也得上。”
一项项试验,一遍遍推倒重来……黄伯云和他的团队,屡败屡战,毫不服输。2003年9月,他们研制的刹车片终于在飞机试飞试验中获得成功,由此,改写了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
面对成功,黄伯云很清醒:“任何新技术都有生命周期,炭/炭复合材料还要创新。”如今,他和他的团队已着手炭/炭复合材料相关高科技产品的开发。
因为黄伯云,中国在航空制动材料领域的国际地位变了;不变的,是一位赤子几十年如一日对祖国执着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