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怎么践行雷锋精神——三个人的“雷锋日”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6日 作者:谢伦丁
红网长沙3月5日讯(记者 谢伦丁)昨日送别抗冰烈士骨灰前,给山西大同的郭先生去了个电话,问他有什么话想对烈士家属说。
这位我不知道名字的郭先生,半个月前看到红网报道后,为抗冰保电中牺牲的三位电力工人各捐了一万元。“希望能为家属做点什么,表达我的敬意。”除了姓氏,郭先生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和郭先生一样,入选首届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的很多人,并非因为学习雷锋,而一直默默帮助他人。
在第45个“学雷锋日”,记者联系到了作为候选人之一的“阳光下之家”的创办者王金云,为人所熟知的道德模范洪战辉,还有不久前做客红网访谈室的检察官刘有仁,看看他们怎么践行雷锋精神。
资料图:和同学在一起,洪战辉的青春与热情有了回响。
人物:洪战辉
身份:中南大学大四学生,全国道德模范
所在地:河南郑州
事迹:带着妹妹上大学
“学雷锋日”纪要:筹备带领长沙孩子上少林
先后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的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同时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在第九个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回到了出生地河南。
“第一件事,是来看望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妈妈。”这位被洪战辉叫做“壮壮”的白血病小孩,因病早早失去父亲,一直由坚强的母亲照顾。前段时间,洪战辉“和几位同学一起,发动社会各界为‘壮壮’捐了一些款,还有些好心人赶到了医院去探望”。
不幸的是,“壮壮”还是于前天在北京不治离世。“现在只剩下孤独的妈妈,我去看看她,希望能给她点安慰。”
回河南的第二件事,是向河南省文明办推荐一个道德模范。洪战辉介绍,他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43岁农民工黄久生,11年来坚持照顾680名孤寡老人。
巧合的是,由于搜狐网和大河网的联合推荐,黄久生已进入首届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
“我还想去崇山少林寺探探路。”洪战辉的这个想法,缘于他正和几位同学一起筹备的“暑期少林寺之行”。
“我计划和同学组成团队,带领一些长沙的小孩去少林寺过夏令营,感受中华武术魅力的同时,也得到身心的锻炼。”去年去过一次少林寺的洪战辉,很是被武僧的习武生活所震撼。“现在的城里孩子,很少经受锻炼,能吃苦的并不多,我希望组织这样一次活动,带给孩子们好的影响。”
洪战辉说,如果夏令营成功举行,到时可能会带孩子们在少林寺呆六、七天。
资料图: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王金元要接听他开通的“失足者热线”。
人物:王金云
身份:务工青年,“阳光下之家”创办者,首届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所在地:广东深圳
事迹:首开中华失足者热线
“学雷锋日”纪要:帮劝在逃五年抢劫犯自首
正逢每月初的例会日,“阳光下之家”的六个骨干志愿者今天聚在一起,商讨三月份的志愿工作计划,每人还回了三封求助信,写信的人来自深圳市第一劳教所。
按照新成文的计划,三月份“阳光下”有两件大事,一是要组织一场有五十来人参与的研讨会,讨论的内容包括,已成立五年的“阳光下”的走向,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另外还要对所有的来信,进行系统的分类。
“五年时间,我们的工作都已经形成体系了。”作为“阳光下”的创始人,五年来王金云保持50%的时间花在志愿工作上。
“阳光下”的帮教人员主要有四类:劳教人员,监狱服型人员,从监狱满刑释放出来的,以及他们的亲属,不少人给“阳光下”写信、发邮件、打电话。“什么样的情况都有。”王金云举例说,有的担心以后走向社会,不被人理解;有人担心自己缺文化缺技能没办法生存;还有人没办法释怀对家人的愧欠;当然也有抱怨判刑太重的服刑人员。
每个月,志愿者定期到深圳市第一劳教所的帮教站,为新入所人员开法制讲座,与写信求助的人见面,进行简单探访谈话,再依据谈话情况安排帮教计划。志愿者成员里,有深圳大学的法学、心理学教授,有律师,有社会学者,还有由帮教对象转化过来的志愿者。
“吸收志愿者的原则是来者不拒,但也会有一至三个月的考察。”王金云认为,这是“阳光下”志愿工作本身的风险性和专业性对志愿者背景提出的要求。
最近一段时间最让王金云费心的,是一位与“阳光下”持续联系的在逃抢劫犯。“他在外面逃亡了五年,目前他已基本接受了我们的自首建议。”王金云没有透露这位近两个月来与“阳光下”保持邮件通讯的嫌疑犯的具体情况。
资料图:刘有仁(正中)和他资助的陕北家庭,情深已胜似亲人。
人物:刘有仁
身份:湖南省检察院公诉三处副院长
所在地:湖南长沙
事迹:“举债”秘密资助陕北家庭13年
“学雷锋日”纪要:做好日常小事,就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
日前做客红网访谈室的检察官刘有仁,今天在照常上班。“学雷锋日有什么好建议?”电话中,他虚心问记者。
如果不是感恩的孩子写信“揭发”,湖南省检察院公诉三处副院长刘有仁13年来“举债”资助陕北贫困家庭的事迹,在检察院都不为人知。一开始计划资助一个,最后帮助全家三个小孩,刘有仁的“仁”深嵌在名字当中。
过年前,他寄了一千五百元作为孩子们的压岁钱。下一笔重大开支,是在今年九月,三个孩子都要交新学年的学费,“从去年的情况看,可能得六、七千。”刘有仁早早做起了预算。
两位在念大学的孩子都很优秀,在学校很积极,勤工俭学,热心参加志愿活动,义务为同学做法律咨询,“他们都说毕业之后,帮助妹妹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像我一样帮助其它人,把爱传递下去。”
感恩的陕北孩子还“经常保持着联系,有时会打电话问候,他们的母亲还会给我寄土特产。”刘有仁坦言,这份浓胜亲人的情感让人割舍不下。
为资助陕北家庭曾经“举债”的刘有仁,倒并不支持过度的善举,“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要考虑自身的承受力,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再去帮助别人,支持才可以持续下去。”在刘有仁看来,“学雷锋日”是个很好的提醒,提醒大家每天付出一点点,哪怕只是关怀一下身边的某一个人。
比如在工作当中,对待犯了罪的被告,刘有仁也会保持尊重。“做好平常的这些小事,就是很好的践行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