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机制保障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3日 作者:刘文韬 李勇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刘文韬 李勇)大学生实习、实践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当前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黄伯云委员提出建议:着力构建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有效机制,为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机制保障。 黄伯云委员说,当前,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认为接纳学生实习、实践是一种额外的负担,缺乏承担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践任务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既缺少相关政策支持,也少有经费支持,还缺少约束与警戒措施和手段;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不够深入,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没有完全形成,导致企业不愿接纳无合作与利益关系的高校大学生;校企之间在大学生实习、实践中的职责、经费投入、成果分享等方面还缺乏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明确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由此,黄伯云委员提出4条建议:一是国有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私营企业的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建立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激励、约束机制。如,把企业完成高校实习、实践任务纳入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纳入有关行业企业准入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对拒不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践的企业予以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管理方面的警戒等。二是高等学校应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对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形成高校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密切校企合作与利益关系。三是制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校企各自职责与权益,并由政府推动实施。四是高校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培养,促进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产生实际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