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智”成金的“两个70%”
——解放思想启示录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06日 作者:张茧 唐爱平
博云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郭小清 摄
本报记者 张茧 唐爱平9月17日,位于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片欢腾。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刚刚发布公告,批复了公司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准上市的喜讯,让“博云新材”的缔造者、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激动不已:“这是中南大学继山河智能之后,又一家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学科性公司。当初顶着压力推出的‘两个70%’激励政策,已经显现效应。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自2000年至今,中南大学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吸引近10亿元的社会资金、资产投入,孵化了60多家高成长性的学科性公司,将一大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全国瞩目的高校成果产业化的“中南模式”。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力量雄厚,光两院院士就有15位,教授和副教授达2900多人。这些专家教授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数以千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也是数百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学校所蕴藏的巨大智力与技术资源并未被完全激活。“很多科研成果开完鉴定会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有成果能真正走向市场。”中南大学科技处负责人说。
点“智”成金的变革,源于学校8年前那场“两个70%”的大讨论。
1999年底,以中南大学为主要依托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该为大学科技园做点什么?学校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大批科研成果。可是,如何调动专家教授的积极性,让科研成果走出“深闺”转化为生产力?
恰在这时,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下发了一个《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提出科技人员采用创办股份制企业转化成果的,可以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我们定的比例一定要比20%高,学校领导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中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唐新孝回忆说。但比例究竟多少为好?大家当时也拿不准,于是向几个不同的群体征求意见。
学校先是找了成果转化做得比较好的20多位教授专家,他们认为办企业耗精力、有风险,个人应得80%。后来又找各学院院长,有的认为应该解放思想,积极鼓励;也有的认为科研人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利用国家的仪器搞科研,凭什么获那么高的收益?这不是让国有资产流失吗?
再后来又征求管理部门的意见,反弹就更大了,不少人担心老师们都去当老板了,谁来上讲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大讨论,仍有不少分歧。
关键时刻,黄伯云、邱冠周等校领导力排众议,定了基调:科研人员没有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国有人力资源的最大流失;其成果不能得到转化,是国有无形资产的最大流失;由于科研人员没有研究开发的积极性而使学校科研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则是国有固定资产的最大流失。
2000年3月9日,学校颁发了《关于落实国家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政策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作价入股总额的70%给予技术持有者;横向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
这个不足1000字的"办法",在全校、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甚至两年后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还有人质疑,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得70%。对此,中南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邱冠周回答说,"国家规定不低于20%,但并没有规定上限。高校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人才和技术,'两个70%'就是为了最充分地盘活资源,造福社会。"
虽然有人反对,有人观望,但"两个70%"的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却不言而喻:只要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以前皓首穷经的学者,转眼就可以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两个70%"解放了科技人员的手脚,一批院士、教授率先行动。何继善院士以他的"DP-1型管涌渗漏探测仪",与投资伙伴成立了"湖南继善物理探测高科技有限公司",何院士与同事等占其中17.5%的股份。黄伯云院士也带领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创立了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山河智能、瑞翔新材、业翔科技、中工新材料等等。不到一年时间,学校的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学生,就提出了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注册了27家高科技公司。几年来,学校先后创立了百余家学科性公司。经过市场洗礼,目前存活下来的60多家公司,有6家产值过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完成了400余个新产品的市场化,2007年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
"两个70%"同样为学校学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依托学科性公司,中南大学大大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善了中试条件,极大地提高了科研和成果转化能力。还为学校、为科研事业留住了人才。2001年以来,中南大学累计获得38项"国家科技三大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项目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学校国家重点学科由原来的7个发展到现在的18个。
昔日的争论如今已烟消云散。这两年,中南大学对科技成果入股的政策支持早已突破了"两个70%"。校党委书记李健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科研成果像流水线生产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又为科研注入更多鲜活的血液,由此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