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省城医生“举”起阿拉卫生院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07日 作者:胡宇芬 通讯员 彭丹

“我可能忘记很多事情,但在乡下服务这一年经历,永远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页。在卫生院工作的日子里,给病人做一个检查有时候都要思考良久,一方面担心病人负担不起,另一方面又担心没能做必要的检查耽误病人诊治,总之要把所有的钱用在刀刃上,毕竟每一块钱对农民来说都来之不易,我比以往更加深刻领会‘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是多么重要。那里的医患关系十分和谐,他们用几个鸡蛋、一块腊肉、纳一双鞋子、背一篓橘子的方式表达对医生的感谢,我体会到了久违的职业自豪感。”

9月22日,陈建林说起3年前的的科技特派员经历时,还是那么动情。就是从这位妇产科医生开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12位业务骨干先后派驻到偏远的凤凰县阿拉卫生院帮助提高其医疗质量。“可以说,阿拉卫生院已经达到了县级医院的水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局局长张旭话语中透着感动。

阿拉卫生院所在的阿拉营镇位于湘黔交界处,担负着两省及重庆市毗邻地区的近15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其中一半以上病人来自贵州。尽管阿拉卫生院是全州乡镇卫生院的一面红旗,与其他乡镇卫生院比设备技术力量都有优势,但是,2005年11月,当陈建林和同事骨科医生陶澄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场景还是令他们吃惊。

妇产科和外科合在一块为外产科。2个妇产科医生每人轮流24小时上班,还要随车去接诊病人,有时候跑贵州就是五六个小时。普通接生妇产科医生做得来,但剖腹产手术则须靠外科医生带着妇产科医生做。除了人才匮乏,医疗条件也简陋。光是抢救用血就十分紧张,产妇分娩最多的并发症就是产后出血,但很多时候不能及时用上血,给组织抢救带来很大困难。骨科用的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钢板,手术器械也残缺不全。

妇产科和骨科是农村特别需要的专科,陈建林和陶澄开始了艰难的建设工作。除了以自己的精湛医术救治病人,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临床带教提高阿拉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协助院长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医疗制度,使卫生院管理逐步规范。陈建林观察到卫生院产科新生儿都是家属护理,秋冬季节就在病房生火为新生儿洗澡,既不安全也不利于对新生儿的观察,建议开展新生儿护理的新项目。在他们的建议下,阿拉卫生院购置了新生儿恒温箱、热水器、供暖设备,湘雅二医院则对卫生院选派的护士免费培训,短短两个月该项目就开展起来了,产妇和家属都很满意。陶澄利用早晨查房和会诊的时间,针对实例讲授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使医务人员直观地了解先进的诊疗技术,提高他们对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水平。

有如一根爱心接力棒,3年来,湘雅二医院克服种种困难,从妇产科、骨科、小儿科、急诊科等农村亟需的科室选派了12位高学历高年资医生到阿拉卫生院,并成立由相关医疗科室主任组成的“技术支持小组”,为临床中遇到困难的科技特派员及时提供远程指导和帮助。由多科室组成的专家组还下到阿拉卫生院授课、查房,并为山区人民义诊。对阿拉卫生院亟需的医疗设施,湘雅二医院也想方设法帮助改善,共捐赠了2台多功能监护仪、1台X光机、1套多媒体电教设备、10万元发展资金和价值10万元的其他医疗器械及药品。同时,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免费接受阿拉卫生院22名医护人员进修。

如今,阿拉卫生院的妇产科医生增加到4个,从外科独立出来,除了产科分娩病人,病理妊娠住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妇科病人也逐渐增加。骨科新开展了内钉手术、肌腱成腱、骨关节内骨折的修复等手术,很多患者结束了多年的病痛折磨。急诊科也从无到有。阿拉卫生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300万元提高到400多万元。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