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院 创新为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快速发展纪实(上篇)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8日 作者:杨熙明 左丹 通讯员 王玉林
5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50年的发展,对于有赖于深厚临床经验、技术的积累和学术传统积淀的医疗机构来说,也是一个略显仓促的过程。然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50年的脚步,却迈得如此迅速,如此有力,不能不让人感佩!
在创建50年的时间里,湘雅二医院规模迅速扩大,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湘雅医院并驾齐驱,成为湖南医疗界的领军医院,该院还跻身全国综合医院前列,大步向国际一流医院迈进。创造了医疗事业发展的奇迹!
回首湘雅二医院50年的发展历程,以人才兴院,以技术创新为本的办院理念贯穿始终。或许这就是创造奇迹的答案。
在高水平的临床实践背后
11月28日上午,湘雅二医院图书馆。25岁的广西青年郑长贵像往常一样细心擦拭桌上的灰尘,有条不紊地整理书架上的书报。谁能想到5年前,这个动作利索、略显羞涩的小伙还是一个绝症患者。2003年,湘雅二医院院长尹邦良教授和心胸外科专家胡建国教授为他成功实施了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出院后,无收入来源的小郑被院方安排在图书馆上班,迄今5年。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特大型手术,它代表了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至今全球接受该手术患者不足3000例,即使在发达国家,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还有待提高,我国目前成功接受此类手术且生存期超过1年的不足10例。小郑是目前生存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好(能够工作)的一位。
湘雅二医院是全国获准开展器官移植项目最多的医院之一,是国内仅有的几家国际救援中心医院之一,是全国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6年,塞拉利昂总统访问该医院时感慨地说:“发展中国家有这样的医院,我感到震惊。”
“我患了世界上最难治的病,却在这里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每年,数万封病友的感谢信像雪片一般飞来。
在高水平的临床实践背后,是雄厚的科研实力作为支撑。
上世纪50年代,癔症诱导疗法在这里创立,我国精神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诊断标准在此主持制定;60年代,湘雅二医院在国内提出了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医院创立的深低温冷血脑灌注停循环,被确认为心血管手术的基本方法之一;70年代,建立国内第一个钙磷代谢平衡实验室,重点研究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小儿心电向量研究国内领先;80年代,我国大陆首例异体供胚试管婴儿在这里诞生;90年代,“糖尿病无机盐代谢失衡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深低温体外循环的研究与应用”等一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步入新世纪,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又迎来了新一轮高峰,就在最近,赵靖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二甲双胍及生活方式干预两种方法结合,用于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效果显著。
在雄厚的科研实力背后
在众多的科研成果背后,站立着一支优秀的人才梯队。
湘雅二医院始终把人才兴院作为重中之重,从进人的源头开始把关,并且大力推进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落实“博士化工程”。截至2008年9月,医院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13人,其中高级职称542人,博士306人、硕士417人,博士生导师79名。学科带头人博士学位者占56.3%,50岁以下的学科带头人占57.6%。
该院还每年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学习,跟踪国外临床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湘雅二医院,95℅以上的科主任具有留学经历。改革开放以来,医院派往发达国家留学的学生,90%以上都学成回来报效祖国。肾病专家刘伏友、心内科专家赵水平、内分泌专家廖二元、耳鼻咽喉科谢鼎华教授、血管外科专家舒畅、血液科专家张广森、皮肤性病专家陆前进等都放弃了国外优越条件,带着弟子在这里“筑巢安家”。回来一个人才,就带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刘伏友牵头的肾病内科和肾病研究所,在国内同领域研究和临床中处于领先水平;舒畅担纲的血管外科,成立6年来开展了21项新技术的研究和11种新的手术,成为中南地区血管外科的翘楚……
这支优秀的人才梯队支撑起了医院的6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3个由该院牵头)、 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重点学科、30多个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并牵头内科学、儿科学、精神学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重点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400多项,获得各级成果奖400余项。
湘雅二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大型综合医院之一。1958年建成时,仅有429名教职员工、508张病床。目前已经拥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开设病床近3000张。年门、急诊量由建院之初的13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140万人,居全省之首;年住院病人手术逾4万台次,平均每天超过100台次。
医院经历了草创时期的艰难、“文革”期间的步履维艰、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承受了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必须自筹资金谋发展的重负。对于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湘雅二医院具备了典型的标本意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医院党委书记刘伏友感慨万千:“50年来,张廷昌、苏野、胡冬煦、严淑芳、伍汉文、胡铁辉等医院历任党政领导,为医院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医院今天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启动,政府将加大对非赢利性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医院对新一轮的大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