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黄伯云:在美国大家都喜欢坐我开的车

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0日 作者:曾鹏辉

黄伯云 1945年出生于湖南省南县。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80年赴美国留学并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1988年回国。现任中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为高性能飞机制动装备和航天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图/记者殷建军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曾鹏辉

很难见到与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脸上露出笑容,即使露点笑,也显得短暂而冷静。

像他研究的飞机炭/炭刹车片:一驾庞大的波音客机,着地只需滑行75米,就可以刹住。

在第四届长沙国际车展开幕前,记者专访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听他聊及在美国驾车横穿东西海岸,笑容却像失去了制动……

美国两台轿车,回国自行车

黄伯云是1980年去的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留学,在美国学习工作8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生活现状与美国相比,用黄伯云的话来形容,“完全是属于乡里人,当时在中国的中小城市汽车少得可怜,而美国私家车已经开始普及”。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了高速公路,一直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黄伯云称,在美国说距离,跟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如果有人说还差五六分钟赶到,不要按中国习惯去猜测只有几百米距离,或许就相距近20公里了。“在美国没有车的话,完全就不能动弹”。

黄伯云不得已才在美国学开车。他介绍,在美国考驾照比中国要简单,一般笔试大都能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在交通警察的监督下进行路考。而之前的练车需要持有驾照的师傅上路陪同学习。

路考中,要求在警察的口令下及时作出应对程序,对于非英语国家的考生而言,必须听清楚警察的口令。

黄伯云说,刚到美国最先要做好两件事,纠正英语口语与学车。

在美国,黄伯云有两台车,与妻子一人一辆,分别是福特与雪佛兰。而回国后汽车变成了自行车。由于没有户口本和购粮证,买粮只能跑黑市。回国后黄伯云在家里做的第一顿饭,就是他骑着自行车从黑市里买的米。

“从小轿车到自行车,也并没有不习惯。”黄伯云说。

驾车横穿美国东西海岸

黄伯云身边的同事都知道,他生活中有“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在攻克炭炭材料作飞机刹车片前,几乎天天要忙到深夜12点。

“个人爱好很少,看书,散步。休假时偶尔开车。”黄伯云说。

在美国高速公路上驾车,黄伯云认为那是紧张工作后最好的调节。“美国高速路边处处是风景,开车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走走停停,能领略到沙漠、峡谷、平原、湖泊不同的地形地貌,心情非常惬意。”

黄伯云几次利用休假机会驾车从西海岸的旧金山到东海岸的华盛顿,全长约4000多公里,横穿美国大陆。

美国的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只要出发前规划好路线,然后按图驾车,就可以畅通行走,完全不要考虑中途加油、修车、住宿、就餐,路边到处是全国性连锁服务站,非常方便。

黄伯云时常给同事们讲述在美国驾车的乐趣,引得许多同事都为之神往。

赴美出差,大家都愿意跟黄伯云分在一组,他们大都会放弃乘飞机,而选择驾车。在美国租车方便,费用不高,每天约60美元。

用完车后,可以在不同地点还车,反正租车店也是全国连锁,而且,遇到车辆抛锚,可以放弃在路上求援,立即会有车来救援换车,非常便捷。

汽车旅馆内亲手烹制家乡菜

1992年秋,黄伯云与四位同事赴美作学术交流,飞机抵达旧金山后,他们特意租车前往所去的城市。黄伯云有经验,上车前在超市里购买大量水果、饮料、面包、生菜,还有大量冰块,把所有食物都放在冰块中。

“开车累了,吃一个还沾着冰的美国蛇果,疲劳一下就跑了,又能跑上近百公里。”黄伯云像是吃着蛇果向记者讲述。黄伯云既是驾驶员,也是导游,全程都是他在开车,他使用的是美国驾照。

汽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两边是原生态的荒漠、草地、原始次森林,云朵就在头上流动。

鼠尾草、不知名称的矮灌木、三叶杨一路晃过,松树林、柏桦林一片连一片。遇到好的景色,就停车照相合影,发表一番感慨。有一位同事第一次去美国、第一次穿行在美国高速公路上,他对黄伯云说道,“能享受到这样的美景,这辈子值了。”

午餐一般在车上解决。晚上进入路旁的汽车旅馆,自己烹制。美国的高速公路边、城镇乃至于景区,几乎到处都有汽车旅馆。它没有星级酒店豪华的大堂、餐厅和酒吧,一般都是平房或二层楼,出了房就是街道。有的建在林间,草坪如毯、空气清新;有的临湖而建,坐在阳台上放眼望去,引发无限遐想。房间不大,但非常洁净,用品一应俱全。晚餐在旅馆里自己动手,把在超市里买的生菜做成各自家乡的菜肴,美美一顿,永生难忘。黄伯云说在旅馆里做饭菜,就如同回到了自己家里。

在美国,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后应该进入休息站稍作休息,以保证行车安全,这就能让驾车者更从容地享受自然风光。

“美国到处是高速路,而且家家有车,每到假期,外面到处是驾车旅游者,估计大部分美国人,都有亲自驾车穿越东西部海岸的经历。”黄伯云说。

高速公路四次提示出口,不会“路线错误”

美国人开车非常文明、礼让。黄伯云举例,汽车行到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无论前方是否有车辆与行人,司机都自觉地将车停下来,东张西望,然后继续行驶。

美国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即使是偏僻的乡间土路都很平坦,标识、标线都很清楚、醒目。在至少3公里前就有标牌显示高速公路上的出口,然后,在2公里、1公里、0.5公里处,对出口的提示分别再次显现,驾驶员可以早做准备。所以,只要按照交通标牌的指示走,就不会犯“路线错误”,就可到达你要去的地方。

有一年,黄伯云在美国东部的几个城市作学术研讨,他亲自驾车接送朋友。从华盛顿到大西洋赌城,再到田纳西,行程约1000公里,连续开车12个小时。

“尽管美国高速路旁风景优美,但长时间开车,难以承受。”黄伯云形容疲劳驾车,眼睛皮不停打架,猛一抬眼,旁边的车呼啸而过,吓出一身冷汗。为了克服疲倦,只好一路吃口香糖,喝水。夜里回到酒店时,他早已经被水灌饱了。黄伯云给记者回忆这段经历时,使劲摆手,“千万不要疲劳开车!”

记者写完此稿时,黄伯云正赴美国考察科研项目。记者猜测,他可能又手握方向盘,飞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了。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