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七旬老人心脏三次骤停 医生施妙手“起死回生”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1日 作者:董雷 刘祥 李鑫

红网3月30日讯(记者 董雷 通讯员 刘祥 李鑫)“这是一个奇迹!”70岁的周老汉心脏三次骤停,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护人员的竭力抢救下,他奇迹般“起死回生”了。3月30日下午,女儿搀扶着他走出了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病房。

想起来后怕 老人不知情

周老汉头发、胡须几近花白,皱纹深深地刻画在额头和眼角。他今年70岁,躺在病床上,像刚经历过一场殊死搏斗。女儿看着父亲,眼神里充满了怜爱。

回忆起那一幕,女儿很后怕。抢救刚结束,血管外科舒畅教授对她说:“手术时,你父亲突然心脏三次骤停,经过抢救已经基本稳定!”想到这里,她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头脑一片空白。“骤停、稳定?!”晃过神来,她又很欣喜,父亲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周转入普通病房,病情平稳。为了不影响他的康复,女儿未将手术过程告诉父亲。手术前,医护人员找她谈话,并将手术的风险程度告诉她。她决定冒着风险赌一把,也坚信父亲一定会度过难关。

手术抢救过程一波三折

原来,周因胸主动脉瘤入住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他的胸痛症状逐渐加重,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这预示着他的胸主动脉瘤即将破裂,情况危险。见此情景,血管外科舒畅教授迅速组织了心内科教授和麻醉科等科室大会诊,全面评估了手术风险,但患者有严重的冠心病,肺部感染。手术风险很大,术中可能发生心脏意外。如果不做手术,情况将更加严重。

3月13日上午10时许,腔内支架隔绝术如期进行。突然,周血压下降,心跳骤停,瘤体近乎破裂,左胸腔大量积血。很快,心电监护仪的“生命曲线”变成了一条直线,病人危在旦夕。

手术间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在这危机时刻,舒畅当机立断释放支架。“一、二、三......”同时,麻醉科医生立即心电除颤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行心肺复苏,病人情况稍微有所好转;数分钟后,患者第二次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困难,医护人员神经紧绷,又一次紧张实施抢救。经过抢救,病人呼吸才逐渐平稳,意识逐渐转清;出人意料的是,心脏骤停再一次上演,医护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死神博弈。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三次心电除颤,周最终彻底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