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发明"先进武器" 胆中取石如囊中取物
中南大学发明“先进武器”成功对付胆囊病:无须切除恢复快
来源:湖南在线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3日 作者:张春祥 实习生 林琼 张文杰 周娟 臧玲
本报7月9日讯 世界首创的重大医学成果----“金属多腔胆囊镜”高精尖设备,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和卫生部肝胆肠外科胆囊病研究所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胆囊结石是世界各国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全球人口的10%左右,目前我国有1亿多人患有这种疾病。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打开腹腔、切除胆囊,才能达到去除结石的治疗目的。这样做,患者创伤大、康复慢,而且损失了胆囊器官、丧失了胆囊功能,容易造成并发症。
以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主题管理专家张阳德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组织乔铁博士等中青年专家,在对胆结石微创医疗理论和临床实现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于3年前立项成立了“金属多腔胆囊镜”技术研发课题组。通过艰苦努力,他们先后攻克了微创医学、内镜学、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在保胆取石微创医学领域临床应用的技术难关,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套“金属多腔胆囊镜”高精尖设备,并探索和开发出一整套填补国际微创医学空白的保胆取石新技术。
上述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可以在保留患者胆囊器官的前提下,安全地去除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确保患者胆囊功能不受损害,使其术后体内生理机能保持正常。手术创伤仅为钥匙孔大小,有效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还可大大降低并发症,患者术后2天左右便可出院。
□相关新闻
湖南患者趋于“保胆”
本报7月9日讯 湖南保胆中心自去年首次在省内开展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普查。
此次普查结果显示,患者以40-60岁中年人居多,检查出患有胆囊疾病的774人,阳性率为28.66%,其中胆囊结石582人,胆囊息肉106人,胆囊结石并息肉66人,单纯性胆囊炎10人,入院要求做保胆手术的患者571人。
65岁的结石患者王奶奶去年做了取石保胆手术,今日,经过复查,各方面情况良好。王奶奶说,当时还有些担心,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保胆取石手术呢?该中心主任董树猛介绍,以下患者不宜:胆囊癌;萎缩性胆囊炎;肝内胆囊;结石诱发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障碍;身体一般状况、不能耐受手术与麻醉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