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产研并举 校企共建(图)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作者:钟南

近年来,中南大学大力实施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不断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工业化,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整合资源,集中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管理的“孵化器”作用。一方面,强化对科研技术成果的集中管理。为推动我校有色金属、生命科学和轨道交通等优势学科科研成果转化,我们在2005年12月成立技术转移中心后,对各级各类技术成果,按照技术已经成熟、比较成熟和正在完善三个层次实施分类管理,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情况,对正在完善的科技成果展开跟踪问效,为产业化推广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对实用科研成果的重点扶持。“十五”期间,我校共承担“973”项目4项、“863”项目63项,形成了“高性能铝材与铝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们不断加大对实用、新型技术成果的扶持力度,出台《关于落实国家的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政策的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两个“70%”的政策(技术类无形资产入股时所获股份的70%给予对无形资产形成起直接作用的科研人员;结余的科研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股70%)设立中南大学科技创新基金,对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等,充分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内引外联,定向推介,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的“铺路机”作用。一是以重大项目为平台,吸引产业资源。汇集学校、企业乃至行业的顶级创新资源,围绕特定的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铝工业为例,我校基于在有色金属科学领域50多年持续积累的学科实力,提出我国铝工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在“973”计划的支持下,动员全行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力量,搭建了“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这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平台。项目实施后,在铝工业产业链的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是以大中型企业为目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我校与国内外312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374家。如在国内,与中国铝业、金川有色等一批有色金属企业,宝钢、武钢等钢铁企业,南车集团、北车集团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机械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在国外,与世界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公司FMG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以产业需要为导向,推动产学研相互促进。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构建起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与中国铝业、金川公司等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课题合作,为有色行业提供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技术支撑;与铜陵有色在全面合作协议框架下,通过产学研办公室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申报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签订了20多个项目合同,并发起成立了“铜陵铜产业产学研合作联盟”等。

三、产研并举,校企共建,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后的“联合收割机”作用。一是组建学科性公司。依托我校学科与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入股形式,成立了一批以博云新材料、山河智能等为代表的学科性公司,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学科性公司达40余家,2007年总产值达60多亿元。二是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近两年来,我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中心)和产学研结合办公室等各类研发平台31个,企业投入金额达到3.5亿元。其中,中国铝业公司、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分别向我校投资1亿元、1.05亿元。三是建立产业化基地。突破单项技术层面的离散型合作框架,适应持续创新和集成创新需要,依托骨干企业共建产业化基地。目前,我校已与中国铝业、金川有色、湖南有色控股、中国有色矿业、湖南华菱集团、新疆紫金矿业等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产业化基地。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