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施妙手35分钟“起死回生”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1日 作者:段涵敏 王玉林 刘祥 栗蛮子
本报12月10日讯(通讯员 王玉林 刘祥 栗蛮子记者段涵敏)12月9日上午,73岁的万娭毑(化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电图室做完心电图后,突然倒地猝死。经过35分钟的抢救后,老人“起死回生”。
万娭毑因为胸闷、气促,到湘雅二医院就诊。9日上午11时35分,老人做完心电图后,突然晕倒在地,呼吸断续,全身发紫。急诊科医生接到求救,一路飞奔赶到心电图室,发现是心跳骤停,开始实施抢救。很快,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主任、医生带着除颤器、气囊、面罩等抢救用具赶到现场,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气囊辅助通气、电除颤,同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和阿托品。12时10分,连续出现几个有效心电波形,患者心跳恢复。半个小时后,患者神智逐渐清醒。
急诊科副主任柴湘平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患者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心跳停止以后,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这个病人能够抢救成功确实不容易。柴湘平提醒,对于猝死的病人,唯一有效的手段是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在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之前,这样可以为患者争取到有效的抢救时间。冬季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季节,特别是老年人,要及时增添衣服,适当地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量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