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一位湘雅医学博士的雪域情结

——记湖南省援藏医生刘军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9日 作者:高启龙 梁军 马静

“以前做梦都想去西藏。”开朗、健谈的援藏医生刘军并不掩饰自己对西藏的神往,但他更清楚的是责任和重托,“我不是去旅游的,而是去工作的!”

正是对西藏怀有这份特殊的情怀,终于在2010年4月间,35岁的他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获悉湖南省卫生厅正在甄选援藏干部的消息,刘军激动不已,毫不犹豫报名参加。

4月22日,刚到山南地区藏医院,刘军顾不得强烈的高原反应,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在上班的第一天,院长就握着他的手说:“早就盼着你们这些专家来这里,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在听院长介绍完医院的基本情况后,刘军愣了,偌大的医院只有一个硕士毕业的医生,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是中专、大专毕业,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医生没有医生执照,医院尽管发展很快,但技术力量是医院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由于地域限制,不能输血,以及检查手段的落后,大型手术基本上不能开展。为了改变现状,刘军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新环境、改变医疗现状”。

通过山南地区卫生局副局长胡瑞成的介绍,刘军得知尽管医院购买了CT扫描仪,但许多项目没有开展,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了很多麻烦。他顾不得高原反应,在熟悉科室情况,人员情况及设备运转情况,了解到以前藏医院由于设备欠熟悉,CT机自从2008年购买后,还未开展一例增强检查,决定从此入手。他与厂家通过电话联系,调整CT机及高压注射器的程序,在上班第3天,就开展乐山南地区藏医院首例CT增强检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防范过敏反应,对科室氧气、过敏急救药品进行必要配备,并对申请检查单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并对相关医生进行培训,让藏医院的各科医生知道增强CT检查适应症、禁忌症,提高CT机的利用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在刘军的指导下,藏医院放射科还开展了山南地区藏医院第一例HRCT检查,第一例靶扫描,第一例肝脏三期动态扫描,第一例薄层高分辨重建等等,不断刷新着山南地区藏医院的诸多个第一,大大提高医院影像诊断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建设“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真正提高藏医院水平,每开展一项新的技术时,刘军都将体验技术的经验全部交于当地医生亲自操作,从放手不放眼到最后完全放手又放眼,手把手地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教授给她们,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该项技术。同时,定期、不定期给几名医生进行讲课,特别是碰到典型病例时进行讲解,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再结合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刘军的努力,不仅让藏医院医疗技术上得到了较大提高,还让当地群众感受现代医学力量。

在藏医院工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藏族同胞。刘军怀着对藏族同胞的深深感情,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2010年6月中旬,桑日县人民医院多吉院长邀请刘军的医疗队到该院参观,得知该院有一名叫尼玛徳吉的自幼癫痫儿童,由于家庭情况的限制,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医院就诊,刘军当即决定去看望尼玛徳吉。在他的要求下,医疗队驱车数小时,来到桑日县增期乡米东村九岁的尼玛徳吉家,孩子的家长告诉刘军,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小孩已经一段时间没有吃药了,刘军不仅给小孩免费提供一段时期的药品,还送了部分慰问金,并教家长给孩子作辅助按摩。小孩家长非常感激:“你们能到我家里来给我小孩看病,是孩子的福气啊!”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一个病人从外地赶到山南地区藏医院,肝脏上一个肿块,病人思想负担非常重,刘军与放射科金巴旺堆商量后,决定当天下午利用休息时间给病人进行检查,检查后诊断为肝脏上良性肿块,病友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感激万分。如今,许多患者得知援藏医生技术好,纷纷从四面八方前往这里看病求医。

我们来这里援藏,就是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带不走的技术。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采访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所做的都是我的本职工作,看到找我治病的藏族百姓恢复健康,我就心满意足了。”

来源:http://epaper.chinatibetnews.com/xzrb/html/2010-09/11/content_210898.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