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项目收益全部用来做好事”
余彭年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称:
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作者:胡远志
作为著名富豪、慈善家,今年88岁的余彭年在湖南享有盛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偿捐献以来,余彭年累计在湘实现捐款捐物近亿元,而且不图任何回报。今年4月,他委托公证,表示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近93亿港元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此次正式签约仪式后,余彭年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纯属捐献不图回报
潇湘晨报:今天的签约,是您晚年的一个大手笔,也是给家乡做的一件大好事,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这样做?
余彭年:湖南是我的家乡,我对家乡人民一直非常关心,但是以往我对家乡做的事情还是不够。我决定在湖南家乡再多做几件好事,而且我同过去态度一样,不想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荣誉市民,本着过往如此,今后也是如此的态度,纯属捐献,不图回报。有一点希望你在报纸上写一下,那就是我希望所有的捐献能够尊重捐献人的意愿,不能违背,捐献人有自由选择决定权,我相信与中南大学的合作成功,双方都有诚信合作的决心是没有问题的。
希望学子忠诚孝顺
潇湘晨报:您为什么会选择和中南大学合作?
余彭年:多年来,我对科技、教育和医疗有着独特的偏爱。在我看来,中南大学的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黄伯云院士与我志同道合,对他们的热情和诚意我也非常感动,而且中南大学作为湖南省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教育与医疗方面比翼齐飞,正好符合我的愿望,所以我选择与中南大学合作。这次捐献,我希望能够有助于把中南大学办成全国第一流的大学,也希望中南大学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大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不管他们是做科学家、政治家,还是普通人,我希望他们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一定不要忘记做好事,要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尽可能地做善事。
保证一个铜板不拿走
潇湘晨报:这么多年来,您对于中国的慈善事业有些什么思考和感悟,可以和我们的读者分享么?
余彭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捐献和受让双方互让互谅、互相尊重,合作愉快,公平合理。另外,我认为慈善应该摆脱对功名利禄的要求,是真心实意地做慈善,绝对不能借慈善之名牟利,甚至实现一些非分之想,比如这次我和中南大学的合作项目,我保证所有经营项目未来所有的收益,除一切开支以外纯利润,个人所分得的收益,全部做好事,保证一个铜板不拿走。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2010-12-28 A04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0-12/28/content_2383901.htm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