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 朴素演讲感动湖湘学子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作者:易征洋

(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中南大学报告厅坐满了前来倾听、学习模范先进事迹的同学。)

(可以与名工程师媲美的“蓝领专家”孔祥瑞说,就是当码头工人,也要当最好的!)

(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最美女孩”的孟佩杰与大家回忆起从前的经历,语调平静,仿佛不是在讲述苦难的故事。)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年过花甲的李素芝站在演讲台上,依旧军姿飒爽。)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迁,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行动,温暖我们的心灵,涤荡我们的灵魂。道德模范就是这样一些人。

今日下午,中南大学新校区举行全国道德模范高校巡讲活动。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湖南省文明办主任宋智富,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夏智伦,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陶立坚等领导出席。

全国道德模范、享誉全国的“蓝领专家”、感动中国人物孔祥瑞,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最美女孩”的孟佩杰,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雪域神医”的李素芝,在会上分别作精彩演讲。

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工业职院共计800余名师生代表聆听了今天报告会。

巡讲会上,湖湘学子不仅通过现场视频了解到三位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更被他们平实朴素的演讲所感动。每位模范的发言都多次被学子们的热烈掌声所打断,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不少同学被模范们的先进事迹感动得流下热泪。

当最好的码头工人,和天津港一起成长

“与在座的各位大学生高学历相比,我只是一个初中生。”天津港中煤华能码头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孔祥瑞站在发言台上显得有些局促。可就是这么一位“初中生”,凭自己39年来在平凡岗位上的不断钻研,硬是成就了被人们交口称赞的“蓝领专家”。

孔祥瑞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还不到17岁的我必须挣钱养家,就到了天津港门机队,当上了码头工人。幸好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告诉我,小伙子,别把自己看扁了。天津港现在还小,将来总会长大;咱这现在艰苦,将来总能辉煌。咱们得把这个岗位当成机会,干出点出息来。”

“干出点出息来!”孔祥瑞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当码头工人,也要当最好的!这样的想法支撑着他在天津港的壮大中一天天成长。港口从一个吞吐量不足1000万吨的小港,到2000万吨、3000万吨、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跻身世界五强。而他,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码头工人成长为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

家是一个港湾,用坚守酿造幸福

孟佩杰五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把她送给养母。可是很不幸,八岁时,孟佩杰的养母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养父不堪重负离家出走。更不幸的是,不久孟佩杰的亲生母亲也因病离开人世。

“我在妈妈指导下做了第一顿饭,土豆丝切得比指头还粗,吃起来像咸菜,还半生不熟。”在孟佩杰朦胧的记忆里,当那个家只剩下她和瘫在床上的妈妈时,她就成了唯一的劳动力。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来,给妈妈洗脸梳头、换尿布、搽身子、涂抹褥疮膏。许多时候,做完家务,上学时间到了,孟佩杰就顾不上洗脸,顾不上吃饭,抓起书包就跑。因此,也没有耽误学习。

平静的话语,让孟佩杰看起来仿佛不是在讲一个苦难的故事。她说,“2009年,我离开家乡,到临汾学院上学。可是妈妈怎么办呢?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带着妈妈一起去!为了方便照顾妈妈,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屋,申请走读。小屋不足十平米,靠墙的是一张单人床,床边加了块木板,妈妈睡床我睡木板,一个灶台同时又是餐桌和书桌。虽然简陋,但每天能和妈妈在一起,就是一个家。我们两个人在这个港湾里,也其乐融融。

上大学后,孟佩杰经常利用假期打零工,每天能挣二、三十块钱。暑假的时候,她每天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在外边奔波了2个月,挣了1320块钱。临汾市红丝带小学聘她为名誉教师,孟佩杰拿出2000元钱给孩子们买了些学习用具;看到同在康复中心的一位阿姨家里条件很不好,她又先后送去600元钱……

“因为我觉得,虽然我和妈妈生活很困难,但社会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孟佩杰简单的话语,让在座的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宁负家人,不负西藏人民

虽然国外专家曾经断言,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做心脏手术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曾经眼睁睁地看着死神把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从自己手里夺走的李素芝,还是流着泪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在高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这个难题。

李素芝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年过花甲的他,站在演讲台上,依旧军姿飒爽。相比前面的演讲,李素芝更像是一个从高原回来的长者,向会场的学子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我在医院太平间旁打扫了一间旧仓库,从动物实验开始做起。没有实验设备,我就自己掏钱买;没有临床经验,我就利用休假时间向老师学。有一次,我给一条大黑狗做心脏手术,在狗房里守了3天3夜,又困又累,躺在地上睡着了。当我醒来时,狗也醒了。我刚一起身,狗就向我猛扑过来,狠狠地咬了我好几口。为了实验,我多次被狗咬伤,也多次为了讨狗食而忘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20年,200多次动物实验、上百次失败后,我们积累了足够经验,对开展人体心脏手术有了很大把握。但最难的是选择第一位病人。许多病人觉得风险太大,不敢做。

那时,我妻子郭淑琴的外甥女莹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我就同淑琴商量,先给莹莹开刀。我告诉她:手术无论大小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这项手术我钻研的时间太长了,有足够的信心!

2000年11月10日,只有6岁的莹莹躺在了手术台上,而我却迟迟没有拿起手术刀。西藏高寒缺氧,正常人都心慌气急,何况又在心脏上开一刀。我知道这一刀的份量!但为了更多藏族同胞的生命健康,我必须拿出勇敢,拿出担当!万一手术失败,我宁负家人,不负西藏人民!

手术整整做了一上午,成功了!当我剪断最后一根缝合线时,一直在旁边为我搽汗的助理医生抱着我失声痛苦。不久,我又成功为藏族小患者拉巴次仁做了手术,开创了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实施浅低温不停跳心脏手术世界先例。

稿源:红网 http://hn.rednet.cn/c/2012/03/15/2550630.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