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教授”黄袍加身未来路如何走?
来源:青年导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 作者:--
中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格聘请22岁的该校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发布会上还为他颁发100万元奖金。我们的确不难看出此时“黄袍加身”刘路有些惶恐,面对媒体感到了些许的不适应,因为在寻常人眼里这一切来的有些快,有些猛。
的确对于年仅22岁刘路,自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南大学给予他一连串“破格特批”的奖励和荣誉:从本科提前毕业、硕博连读,到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中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再到刚刚聘用他担任教授级研究员,有些超速度。叫许多人羡慕的同时,也多了几分担忧,因为高速行驶不仅有来自外界的阻力,还有自身载荷以及有可能随时发生着的内在变化。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毕竟我们有古时的方仲永特例,也有现在诸多天才少年过早拔苗后枯萎的事例。其实对于已经发生的一切能否放下,倒是考量刘路能否度过高温期的关键,在“大师”“教授”诸如此类的热词吹捧之下能否持得住、坐得稳,特别是媒体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热风与鼓噪,自己是否能做到心静自凉。现在的每一刻都在考验着“黄袍加身”的刘路。
目前,人们看到了他有最可贵的淡定心态,没有被眼下鲜花和赞美搞得轻狂膨胀,“自己爱好数学、物理纯粹出于好玩,几乎没有任何功利心,也完全没有想到仅仅因为做了一件个人喜欢的事、写了一篇论文,就获得什么荣誉。对于很多褒奖,他表示自觉不配。这个年轻人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是: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笔者不以为刘路在装腔作势,而是真实的,但希望的是他始终秉承这种谦虚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够更上一层楼,22岁的他未来路还很长,要不断迎接挑战,这里包括自我,人们希望无论刘路未来的发展规划怎样,都要以刘路取向为中心,任何主观的捆绑都不可取,
虽然,刘路创下了中国学术界一项最年轻纪录。这样的破格特批,值得称道。但是另一面也确实让那些常年苦耕的前辈们感到了压力,甚至还有些尴尬,可是我们总不能还固守着论资排辈的僵化模式和思维方式。所以,为此所有的抱怨也好,不高兴也罢,应该彻底抛弃,为此实在不该丢了应有的大家风范,“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该是永远高喊的口号,特别今天的高校确已拥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自由度,何不让我们实实在在做好这件事,当然也要宁缺毋滥,别跟风也别盲从。
其实,这是件好事,但容易被人误读,不过刘路还好,朋友不算多总还有,空暇时间不算多,但还可以忙里偷闲玩上几关游戏用来放松。比起他的前辈陈景润要强得多了,最起码在生活质量上是这样。
由于时代的不同刘路要比陈景润幸运得多,为了不同的“猜想”,陈景润几乎倾注了毕生,而刘路只用了几年甚至更短,但他们都是天才,都是出于对数学喜爱与执着。由于有些人对于数学界的“猜想”有些不解怀疑它的实际意义,其实它真正的作用是为人类寻找到了认识世界,打开神秘之门又一把金钥匙。然而能够找到这把金钥匙的又有几人?
刘路接下来能否顺利度过荣誉这一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外部环境,万万不要对刘路过度的“捧杀”,因为现在媒体这把双刃剑,要比当初的陈景润时期锋利的多,那时的报道没有利益的驱使。现如今,每双推手的指甲缝里都加夹杂着“铜臭”,到时说不定真的要毁了刘路这位数学奇才,好在刘路自己够淡定。
笔者喜欢刘路成功后态度,对于刘路成为当今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人们议论纷纷,有人乐见他的才华,和帅气,但别当“快男”式的商业包装,即便不是商业化其它的人为包裹都不需要,没有人愿意看到他有一天会成为“方仲永”。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有些人面对刘路的成功,确实有些喃喃自语,认为此事有些“荒唐”,过于吹捧,未必!其中多少流露出对刘路成就或是正教授级研究员的头衔表现出了自我心态的失衡,何必呢?我们为什么早上喊要出人才,傍晚果真见到了又挑三挑四,22岁的刘路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路如何走。
其实对于刘路来说,现在旁人就别给他一些莫名的压力和没必要的干扰,谁不希望刘路未来的路是一条“金光大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