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献骨髓救子
我省首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7日 作者:段涵敏 伍西明 罗闻
危难之间,父亲捐献骨髓,给患白血病的儿子带来重生的希望。记者今天从湘雅医院获悉,经过该院血液科专家近2个月的治疗,17岁的小海(化名)克服了排异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等重重困难,终于脱离危险期,可以出院了。
据悉,这是我省首次成功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救治白血病患者,该技术将为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又找不到全相合配型的患者,提供更多的移植和救治机会。
17岁的小海是永州某中学高二学生。2013年8月,他发现自己摔伤的伤口迟迟无法愈合,医院检查确诊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湘雅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徐雅靖介绍,这是恶性程度很高、极易复发的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佳治疗手段。否则,患者两年以上的生存率不足10%。
据了解,同胞兄弟姐妹间全相合配型成功的可能性达25%左右,而非血缘关系者则只有1/10万。在中华骨髓库,没有找到小海合适的配型。而小海的亲弟弟刚满10岁,且体重太轻。
经过细致分析,专家们发现10个基因位点的检测中,小海和父亲章先生有8个位点相合。而且父子俩同为O型血,且体重相近。“这说明父子俩有一条基因链是相同的,单倍体相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半相合’。”徐雅靖介绍,“半相合”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患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都要高很多,这十分考验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专家决定为小海手术。3月27日,医生从40岁的章先生身上采集了750ml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并顺利输入小海体内。次日,超过200ml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从章先生体内流出,并通过静脉注射、顺着长长的管道再次注入儿子体内。
在随后的近1个月时间里,小海出现了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膀胱炎等移植后并发症,所幸都被专家及时发现,转危为安。通过重建正常造血功能,小海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于4月23日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来源:湖南日报 2014年05月27日第05版:综合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4-05/27/content_82850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