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人——访湘雅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陈湘教授
来源:大众卫生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1日 作者:尹慧文 伍西明 王洁
“他就像一位‘内镜超人’。” 熟悉他的朋友都这么钦佩地称赞他。
作为湖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开创者,13年来,他凭着对泌尿外科前沿技术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先后开展了40余种术式的高难度腹腔镜手术,均为省内或国内率先开展,为湖南省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作出了较大贡献。
他,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陈湘教授。
陈湘1987年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该院泌尿外科工作。2000年底,陈湘有幸观摩了一名泌尿外科专家进行的一次泌尿腹腔镜手术演示。虽然当时这项全新的技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湖南省尚未开展,但陈湘敏锐地意识到,它对患者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不用开刀,只需在腰腹部开3个小孔,手术刀就可利用腹腔镜在腔内游弋自如地操作,患者创伤小,痛苦轻,伤口愈合快。陈湘决心率先在省内开展这项技术,填补湖南省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
在无老师指导、无教材图谱音像参考、无内镜器材设备的“三无”条件下,陈湘一头扎了进去。为了把每台手术做得更加完美,陈湘根据不同术式的要求,设计出多种手术操作技巧及手术器械,不断改进和推出新的手术方法。为总结经验,他自费购买了录像设备,将所做的每种新术式都进行了录像。他经常白天做手术,晚上编辑手术录像、查文献、总结手术经验、写论文,每天几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不到40岁的年纪,头发竟白了一半。经过近2年的苦苦摸索,陈湘的泌尿腹腔镜技术日臻成熟。
2011年,陈湘再攀高峰,在国内又率先开展经腹腔或后腹腔的单孔、微型腹腔镜及多镜联合等10余种手术,其中多项术式为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首次报道,他也成为目前省内唯一能经腹腔或后腹腔行单孔、微型及多镜联合腹腔镜技术全面开展系列手术的医师。到目前,陈湘已为6000多例患者实施了泌尿腹腔镜手术,涵盖了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生殖系统的肿瘤、畸形、结核、结石、损伤等各种疾病。
新术取肾
助农妇捐肾救子
近日记者采访陈湘时,恰遇该院器官移植中心一名年轻医生前来向陈湘“求援”。该中心过几天需给2名尿毒症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术,由亲属活体供肾。这名年轻医生告诉记者,活体供肾质量高,可有效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大,而陈湘开展的新术式取肾可将供者在术中受到的创伤降至最低,因此,取肾的重任就非他莫属了。
原来,早在2012年2月,陈湘就已首创开展了单孔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
当时,25岁的小张患上了尿毒症,为了帮助他根治顽疾,47岁的母亲郭女士毅然决定捐肾救子。由陈湘和该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谢晋良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采用单孔腔镜、经后腹腔入路方式,先从郭女士的背后开一个2.5厘米大小的切口,在单孔腹腔镜下,将需要取出的肾脏完全游离出来之后,再在腔镜旁边开6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将肾脏的血管离断取出,成功移植到小张身上。该取肾法经文献检索为国内首例。至今,他已完成10余种术式的单孔腹腔镜手术200余台。
微型腔镜术
一箭双雕除病灶
陈湘的泌尿系统手术做得“漂亮”,这在业内都是公认的。
2012年8月,18岁的小易因反复右侧腰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其右侧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狭窄合并右肾结石,导致右肾积水且功能逐渐减退,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由陈湘领衔的手术团队,在国内首次采用微型腹腔镜技术,成功为小易实施了经腹腔途径输尿管镜辅助下肾盂碎石取石术和微型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术中,他们仅在小易腹部做了3个不到0.5厘米的小切口,并分别放入微型腹腔镜专用器械及输尿管镜进行手术操作。经术中弹道超声碎石过后,成功从小易右肾内取出全部结石。然后在微型腹腔镜下实施了肾盂成形术,解决了小易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狭窄问题。而这种疾病在以前是需要开放手术或分期手术处理,创伤大、费用高。
陈湘介绍,微型腹腔镜技术仅通过体表3个微小切口(长度总和约1.3厘米大小)便可一起完成两种病变的处理,减少手术创伤及治疗费用,同时达到极佳的美容效果,实现了腹腔镜技术新的突破。
因在腔镜微创技术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陈湘获得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授予的“国际内镜医师奖”、“国际内镜杰出领袖奖”,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的 “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内镜微创名医奖”,中南大学授予的“湘雅名医”、“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等荣誉。
来源:大众卫生报2014年11月6日 第1版:要闻http://epaper.voc.com.cn/dzwsb/html/2014-11/06/content_89961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