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啃“硬骨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6日 作者:舒文

历史瞬间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南大学,考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详细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后,总书记对学校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肯定。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家,“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践行嘱托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6月13日,记者回访中南大学了解到,这些年中南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加快科学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了系列成果。

“近年来,学校新增国家科研基地15个、‘111’引智基地6个,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2项,获国家科技奖45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转化金额过亿元的科技成果有9项,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南大学科研部部长李启厚介绍。

为国治污,守住绿水青山

在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楼后,有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半露天场地,它是重金属废水处理站中试平台。这个因装置简陋曾被戏称为“乡镇企业的简易工棚”,却是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南大学考察的首站。

时隔8年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柴立元始终忘不了那一天。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中心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柴立元向总书记介绍,这项技术在我国最大的锌、铅、铜冶炼企业,还有亚洲最大的铅锌选矿厂等一批大型企业推广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总书记听完后给予肯定,并鼓励我们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

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产量大国,在金属采矿、选矿、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铅、铜、镉、铬等重金属的废水、废酸、废渣,导致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国家出台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治重金属污染,保护绿水青山,已经成为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然而,重金属污染防治是一场“恶战”。这些年,柴立元团队瞄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大战略需求,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持续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技术。

采访中,柴立元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说,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酸。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污染物,酸的浓度为5%~10%,同时含有很多有价金属离子。在处理这些污染物时,传统的做法是添加中和剂,让它们沉淀形成大量含重金属的危废渣。通过填埋的方式去处理这些渣,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里面的有价金属离子会流失。“能不能单独将废酸里的有害物质去除,又能够回收有用的物质呢?”朝着这样的目标,柴立元带领团队通过近十年的攻坚克难,成功研发了“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

可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样复杂。“实验室里出来的新技术,对于工厂而言是有风险的,因此工厂不一定会用你的技术。怎么办?我们团队将技术做成可移动的中试系统,并搬到企业现场去演示。做完中试实验,还要大规模进行工业实验,大家就与工厂工人同吃同住,分几班倒,一干就是半年。打完一场场‘攻坚战’,技术才最终在企业得以应用。”柴立元说。

最终,这项可将废酸里的有价金属分离,酸浓缩回用,实现废酸回收率90%,危废渣削减90%以上,有效解决困扰行业“顽瘴痼疾”的新技术,荣获了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未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双碳’背景下,朝着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柴立元坚定地表示。

为国护“航”,坚持自主创新

与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公里之隔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南大学考察的第二站。

该实验室是在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发源地建设起来的,由黄培云院士创立,黄伯云院士担任实验室首任主任。实验室长期从事与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应用密切相关的关键材料技术研究。在30多年的建设中,为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新型高速飞行器、国产大飞机、高速列车等提供了大量的高性能材料及构件。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听取了粉末冶金特种材料、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等研发应用情况,同数十位研发人员一一握手,肯定他们的成绩。

“我当时在场跟总书记握了手,聆听了总书记的嘱托。”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科朝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实验室坚持自主创新,破解了许多难题。

2022年5月14日,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并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中国“大飞机梦”因为C919的一飞冲天变为现实。

C919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它的机轮刹车系统凝聚了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智慧。“飞机降落时,刹车片要承受巨大的摩擦力和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如果承受不住考验,就会机毁人亡。”周科朝介绍,国际上通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碳/碳复合材料制作的盘。两者相比,后者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但该技术当时被英、法、美三国垄断,并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我国每年需花费数亿元进口。黄伯云院士带领团队研究的“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六年的空缺。中国飞机依赖进口碳/碳航空刹车片的历史,从此被改写。

该实验室获“C919项目首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果转化企业成为C919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的国内唯一供应商,同时成为宽体大飞机CR929机轮刹车系统国内唯一承研方。目前,该实验室还是“大飞机先进材料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二家、国内首个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填补国内飞行器机轮起落架系统地面动力学关键技术空白,服务于未来高速飞机的研发。

此外,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研制了耐烧蚀陶瓷基复合材料,突破了新型多元超高温陶瓷梯度结构涂层制备技术和大尺寸耐烧蚀C/C复合材料构件高效均匀致密化技术,可以实现耐3000℃高温长时间烧蚀,满足了空间飞行器构件不同区域的模块化热防护需求,为我国新一代飞行器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提供热防护结构解决方案,为未来先进飞行器整体热结构部件的设计和开发奠定基础。

为国育才,培育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最核心的就是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为国家培养青年教师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既能够从事尖端的研究,同时又具有成果转化的意识,还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据悉,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老中青传帮带”的成才机制,培养出国家级高层次拔尖人才12人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被授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成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领军力量。此外,该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了“冶金环境工程学”等课程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努力培育时代新人。据统计,冶金与环境专业毕业生70%以上扎根行业一线、13%在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就业。

在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有1000多名本科生和90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我们除了让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科研,还让本科高年级学生参加每个课题组的科研任务,旨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带动‘双一流’学科的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周科朝说。

张妍是该培养模式的受益者。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时,她还是一名博士生,当天她幸运地与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当时非常激动,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坚定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博士毕业后,她去英国工作了三年半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我要将自己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如今,张妍已经成长为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她希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继续对接国家需求,与团队成员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记者手记

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科学研究要实现0到1的突破,需要无数次的攻坚克难。当专访柴立元院士,听他讲述师生们如何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时,我被他们攻坚克难的品质深深感染。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和他的团队在困难堆里,一直保持着昂扬奋进的姿态?”我向柴立元院士请教。“是身上肩负的国家使命。”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时一直强调,年轻人一定要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如今,在中南大学还有很多像柴立元院士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他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学科最前沿,不懈地寻找0到1的突破,贡献中南大学智慧,助力国家发展!

来源链接:https://www.icswb.com/newspaper-gen_one-15.html (2022年06月16日 第01版)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