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因为校园很多年轻的脸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09日 作者:何芳明 卿永锋


谈到中南大学的未来,李健有说不完的话题。陈飞 摄

中组部、教育部、湖南省委、省政府12月3日在中南大学宣布:李健调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李健将怎样把中南大学这所湖南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带上更高的巅峰?这位来自北京的技术官员会给这所雄心勃勃的内地大学带来怎样广阔的视野?从北京到长沙,他的人生历途又有什么样的感悟?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李健。

个人与国家共命运

“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李健这样概括自己。来自最基层的李健与共和国同龄,“‘与共和国一同成长’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写作文的专利。”他说,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同起同落,文革期间,他曾经在大别山农村插过队,在安徽六安机床厂当过钳工。

改革开放给了他人生四次机遇:1979年考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学院)研究生;1986年中国与前苏联关系解冻,去前苏联留学;1991年,他被从安徽选调国家机电部工作;1998年,他又被调到国家科技部担任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司长。

在国家科技部任职期间,李健就与湖南结缘。他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在他的关心下,长沙市和湘潭市相继被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5年前,国家启动大学科技园行动,他是主要的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这项行动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就是成功案例。“我想这也是调我来中南大学工作的原因,上级希望我借助中南大学这个平台,进一步探索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道路。”

大学要培养大写的人

1991年,李健从任职10年的合肥工业大学调入机电部工作。从此,告别大学校园,从事科技行政管理工作。“想不到14年后,我又回到大学。”李健感叹,“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大学的工作,因为这里有很多年轻的脸。”

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的李健身材魁梧,身高约1.8米,金边眼镜后一双睿智的眼睛,尽显儒者风范。“过去,我们只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我看这还不够,还需要再加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

“从工科、理科、医科出名的中南大学走出去的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不能算真正的人才。”李健认为,大学生千万不能忽视人文素养培养。“我希望中南大学的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一个有本事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写的人。”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成中南大学。4年时间,中南大学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真正实现了1+1+1>3的目标,被教育部誉为高校合并的成功典范。中南大学现在提出的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中南大学有雄厚的实力,但要更上一层楼,还需要聚集更多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并注意提高知名度。李健举例说:“来中南大学前,不少北京的同事问我是不是到武汉工作。这至少说明中南大学的知名度与实力还不够相称。”

“知名度事关学校竞争力,没有知名度,优秀的学生源招不来,优秀的人才引不来,大学的知名度决不是一件小事。”他说,“怎样迅速提高中南大学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一靠加快学校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是要加强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愿意十顾茅庐

湖南经济相对落后,如何在激烈的大学竞争中,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李健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非常看重事业和感情。”李健说,“虽然中南大学地处内陆城市,但长沙是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只要是人才,我愿意五顾茅庐,十顾茅庐。”

“来之前,我琢磨着两件事,一是怎样更快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二是怎样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我希望通过学校事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让相当一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都能开上自己的小汽车,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

在谈到从机关到学校工作的感受时,李健说:“在大学比在机关充实,这里不能打太极拳,必须两横加一竖——干。”一个“干”字,他务实的作风表露无遗。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