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前店”两湖成“新厂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0日 作者:石祯专
“粤汉两地一线牵,千里武广半日还。窗外美景不胜收,列车已过万重山。”武广高速铁路连结中国中南部地区,串起了该区域的三大都市圈———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武汉城市圈。从珠江到长江,从华南到华中,这一纵贯中国南部的“陆地航行器”,注定改写粤湘鄂甚至中南地区的经济版图。本报“两会”报道小组进行特别策划,请相关专家就武广高铁给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这一话题畅所欲言。
高铁将实现沿线生产要素均等化
武广现象
服装企业雨后春笋般产生
服装业的发展只是武广高速促进湖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时装是时尚产业,高铁的拉通带动沿海的风快速吹向湖南,促进湖南服装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忘不了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美元昨日介绍,目前仅邵东一地,就有成百上千家服装企业:“开完两会我就会去邵东调研,这是典型的‘前店后厂’,广东成为‘前店’,湖南成为‘新厂’”。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湖南又是劳动力大省,服装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湖南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成为工人”。
连线湖北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
高铁对珠三角实现三大分流
有专家预测,此前港澳的“前店后厂”经济发展模式将因此发生新的地域转移,形成新的“前店后厂”,广东成为“新店”,湖北、湖南成为“新厂”。高铁将提升湖南、湖北和广东三省人流、物流的往来,促进三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武广高铁是一条快速通道,更是一条黄金通道。这条线路的开通运营,将推进珠三角与湘鄂的经济合作,使湖南湖北真正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武广高铁的到来,将对珠三角实现三大分流,包括农民工流向卫星城市,地产因大城市土地有限而流向中部城市,与地产对应的服务业将随第二产业的转移而转移。
当然,这一切说到底是资本的分流。经济学上要实现生产要素均等化,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交通足够发达、贸易政策足够自由。武广高铁的开通带来了交通要素,必然会促进当地的经济要素更快地自由流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资本和劳动力在稀缺的地方不稀缺,富足的地方不再富足。武广高铁将实现沿线城市的生产要素均等化,两湖地区将更多的承载起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湖南湖北高校可在广东办学
武广现象
湖南企业走出去“布局”
“老百姓大药房将搭武广高速快车加速在全国的布局。”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说,持他这种想法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他介绍,武广高铁的开通,有利于老百姓大药房沿线城市布局和加快对沿线地市药店并购的步伐。同时,可以提升现已布局的高铁沿线城市门店的销售规模,将有效降低公司的物流成本,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的用药服务。
连线广东
广州大学校长庾建设:
武广高铁也是一条文化新快线
湖南湖北在文教上一直有传统上的优势,这种优势已经并将继续助推广东的文化大省建设。例如湖南湖北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可以在广东文化教育发展中有更大作为。同时,双方在文化教育上的差异性为互补和共赢提供了广泛的合作空间。在武广铁路这样便捷的交通快线的推动下,湖南湖北高校也可能在广东实施异地办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甚至是师资、设施、图书等资源的共享,共同推进泛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三省高校、科研机构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与应用、人才培养与交流方面的互动,也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对提高各自的水平和效益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很值得探讨和期待的。
说到底高铁是为资本而开
武广现象
房产商抢滩武广沿线
老家在益阳现在广州工作的陈女士对高铁运营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是深有感触。以往春节回家看父母,从广州出发到益阳,路上就要耽误10多个小时。现在她为父母在长沙买了房子,这次春节,她2个多小时就回到父母家。事实上,“早上在喝广式早茶,晚上赶到武汉吃武昌鱼”成为不少往来三省生意人惬意的商务生活图景。2009年,“恒大名都”卖了8个亿,除了政府强有力的发展措施外,武广高速的开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恒大地产集团长沙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武广开通后,到长沙买房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深圳、广州等沿海地区的居民。记者了解到,恒大、碧桂园、保利、广电、万科、金地等开发商都已在武广沿线生根发芽,其中以碧桂园在武广沿线布点最多,在长沙开发项目有八个之多。
连线河南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朱焕然:
资本流通变得高效畅通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南北大动脉上的人群自由迁徙,迅速转换时空,最终将深刻影响到时代变局。行走自由的同时,资本流通也变得高效畅通,一度对沿海城市望洋兴叹的中部地区将获得勃勃生机。高铁带动的不仅仅是小型企业的资本流动,更多的是中型以上企业的资本流动,说到底,高铁是为资本而开。各地崛起的“新城”和设想中将要辐射的众多中小城市,就是围绕武广高铁的众多资本的舞台,也是聚集在高铁沿线的豫粤鄂湘等省居民的希望所在。
相关背景
三省代表建议修武广
2003年,时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铁路分局局长的余长富,得知国家正规划建设高铁客运的消息后,联合粤鄂两地6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武广高铁的提案。建议一出,得到了湖北、湖南、广东三省上百位人大代表的响应。除了客运本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武广高铁将三个热词密切联系了起来:泛珠合作、中部崛起、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高端访谈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要“精明”
在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长株潭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思维?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值得长株潭可吸取的教训和可借鉴的经验?近日,本报记者对话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专家。
在湘全国政协委员、湖大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民建省委副主委赖明勇:
不符合“两型”建设的产业不能要
我们要看到一条有规律的产业发展链条:改革开放之后,珠三角、长三角作为沿海的前沿阵地,承接了港澳台的产业转移。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到高新技术,一直延续这个链条,而现在,这个链条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包括湖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但我们要走一条跨越性发展的道路,跳过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过程中,湖南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两型社会”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要求,这个要求甚至比沿海的要求还高。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我们可以接收,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是绝对不能要的。
经济学家、中南大学教授、“两型社会”研究专家吴金明:
在新兴产业领域树立湖南话语权
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沿海地区不要的产业我们就一味接收,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完全可以立足最高端来发展最优秀最好的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中树立湖南的话语权。新材料领域中、新能源领域中,新型制造业领域中,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甚至智能电网,这些都是湖南的强项,这些领域湖南比广东比沿海都要强。所以,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应该立足于全国的最前沿,力争做到这些领域中的最高端。在这些领域中,完全就可以不接收他们转移过来.我们要接收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在某些领域中,我们应该引导世界前沿。
我认为在目前的产业升级中,应该用三种思维来分析我们的产业。第一种是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标准来思考。符合这“两型”的就大力引进;而资源消耗型但同时也是环境友好型,也就是我们说的低碳的产业,尽管它会消耗些能源,但能做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做到再制造、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理,能把静脉产业变成动脉产业,我们一样能引进。第二种是从湖南已具备有的资源产业优势来思考,有资源优势的产业,我们就要大力优化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三种是完全符合我们文化创意、工业创意、服务外包、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高水平服务业,包括最近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它既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又是高新技术,我们应大力引进。我们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时,应该要用这三种思维来思考。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望:
长株潭发展要尽早拆除行政障碍
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重点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工业区、大西部和中部等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我认为,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迹象和趋势,用适当的行政力量去做推动,把它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的政策来进行确认,这是很有效的办法,能尽早拆除一些行政障碍,可大大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长株潭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长三角、珠三角曾走的弯路,那就是行政界线。长三角的历史上有很多恶性的“码头竞争”,交通方面也有很多“断头路”,也就是在两个地方的交界处,交通特别差。
长株潭可借鉴长三角的以下经验:第一,要有比较合理的科学的城市发展体系。长三角有着比较完备的城市体系:它有一个超级大城市上海,也有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另外还有很多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它整个的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都非常合理。一个大都市的辐射力和集聚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优势;第二,要重视非政府间的合作。如长株潭的企业,可采取联席会议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广泛合作和对话,这点可向长三角学习。
长株潭提出建设“两型社会”,我认为是很好的概念。我们东南部沿海已经出现了区域一体化的板块,但中部西部还不是很明显,没有出现一个典型的板块。长株潭提出“两型社会”这样一个战略,是很有创新意义的,而且是适合中部特点特色的路子。如果走好了的话,可能为今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