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渴望大学生活充满人情味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1日 作者:徐媛 彭丽君
90后心目中最幸福的大学是什么模样?长沙的高校中,哪所学校人情味最浓、文娱生活最让学生满意、餐饮住宿环境最给力?长沙学院的4名大学生,在长沙市14所大学内发放了1400份问卷,试着从人情味、文明程度、文化底蕴、就业率等方面给学生心中的“幸福”学校下个定义。
以往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排前列的一般是教学质量和就业率。而在这份完全由大学生“自导自演”的调查中,就业率并没有成为决定这群大学生们心中幸福感的首选条件,对于如今的90后来说,学校除了必要的“硬实力”之外,“软实力”也同样重要。
幸福感并不是“在学校生活得最幸福”
上个学期,长沙市14所一本、二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除外)里出现了几位特殊的来访者,4天时间,他们共发放了1400份《2011年湖南省长沙市最具幸福感大学(本科)调查问卷》。
“中国有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那我们也可以弄个长沙十大幸福学校。”发起人尹小龙对记者说。上学期时,他发现“幸福感”在全国范围升温不少:两会上温总理强调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作为大学生,我们幸福吗?”好友史智佳也觉得小龙的想法很不错,网上搜索后发现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一片空白。说干就干,尹小龙、曹丹丽、史智佳和周波4个大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开始了行动。
“最具幸福感大学”是理解为“某所大学里的学生生活得最幸福”吗?还是调查提供学生幸福感“动力”的学校综合能力?调查一开始,“主题”这个拦路虎就蹦了出来。思维火花碰撞之后,调查小组一致认为,如果把“最具幸福感大学”理解为“某所大学里的学生生活得最幸福”,从而认为所谓“幸福感”,这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应该将“最具幸福感大学”理解为“某所大学最具有让该校大学生感到幸福的条件和能力。”
“两者其实是统一的,主体都是学生。”曹丹丽说,定位幸福感的大学,能从大学生个体的幸福感深挖出大学让人感到幸福的“源源动力”,也能让人全面地了解长沙市各所大学的特色或者各高校之间也可以借鉴、学习。
定位明确后,经过网上搜索、对比,调查小组决定借鉴著名学者奚恺元主持研究的幸福学评价体系,结合大学生活特性,设置了如学校餐饮住宿环境、治安状况、医疗卫生水平、人情味、教育质量、学习压力、就业率等16项评价制度。
据尹小龙介绍,从问卷的设计到排行榜的出炉,他们花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在谈到这次调研时的收获时,每个人都感慨颇多,队员史智佳说:“它告诉每一个人,我们不是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我们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如果还有机会再做调查,她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调查的形式,如网上发布问卷调查、小组访谈等,同时也希望能掌握更多的社会调查技能,比如合理设计问卷、调整样本比例、统计数据等。
“学习气氛和条件”位列幸福首位
“最影响您在大学生活中幸福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问出了很多学生对于“幸福学校”的定义。经过统计,有12项幸福指标出现频率最高:人情味最浓、文明程度最高、文化底蕴最深厚、就业率最满意、文娱生活最满意、风景最美丽、文体设施最给力、交通最便捷、治安最安全、医疗最便捷、住宿环境最舒适、餐饮环境最满意。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众多的幸福选项中,就业率、住宿和餐饮、文娱生活都没有名列前三。排名前三的是学习气氛和条件、人情味和教育质量。
90后们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当他们离开幸福的“城堡”,开始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时,如何处理好与周边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就成为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对于人情味的注重也正反应着他们在这方面的缺失和渴望。“希望在学校师生间能友好相处、互相关心,是这群离家的90后的孩子们所心中所关注和渴盼的。” 尹小龙自身作为90后,对于人情味也有很深的感触。
调查中,中南大学的学生对学校人情味的给分相对较高,在各高校中名列第一。“人情味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用心培养。”曹丹丽告诉记者,中南大学的校园BBS论坛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中南大学学生可在论坛上交流学术心得,认识朋友,“晒心情”,逛“跳蚤市场”等。调查显示,学校人情味与学生文明程度呈正比。
通过调查,较之与教育质量,学习气氛和条件更为影响大学生的教育幸福感,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为注重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非寄托于被动的知识灌输。
在大学生的调查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女子学院“领跑”教育幸福感。在这两所学校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在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学生们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自然拥有较高的教育幸福感。湖南女子学院就客观而谈,其教育资源较之于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必然有差距。但学校以女性教育为特色,教导学生做一名独立、自信和自强的女性,这样的观念符合女学生们的意志,容易在女性群体引发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以独立自信心态面对,所以在调查中脱颖而出。
在餐饮环境上,受访大学餐饮环境满意度普遍偏低。 “都在长沙市,学校餐饮环境大同小异,要是打饭阿姨的一个微笑,要是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要是食堂卫生更干净,要是物价更合理,我们学生也就吃得放心舒心了。”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学生薛永松说道。
相关链接一: 调查“不权威”,但反映心声
据了解,调查小组共收回了问卷1326份,其中有效问卷1300份。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大学生统计的数据范围不广,并不具有权威性,仅供参考。但这样的调查能让我们听到更多大学生的心声,我们期盼能看到更多类似的调查。
经学生统计,2011年长沙市最具幸福感大学(本科一、二批)的排名如下表:
中南大学 (10093分)
湖南农业大学 (9513分)
湖南女子学院 (9336分)
湖南大学 (9145分)
长沙学院 (9007.5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8986.4分)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8939.5分)
湖南师范大学 (8639分)
湖南财经学院 (8546分)
湖南商学院 (8511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8494.5分)
长沙理工大学 (8415.5分)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 (8227分)
长沙医学院 (7893分)
人情味最浓: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
人情味,于大学,是指学生对同学间和师生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程度的感受。经调查得出,中南大学和湖南女子学院的学生对本校人情味的给分相对较高,分别名列一二。此外,人情味作为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的第二因素,仅次于第一因素学习气氛和条件,可见,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人情味的注重,这是否也暗示着人情味在大学生活里的缺失?
文明程度最高: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
中南大学和湖南女子学院的学生在学校积极建设精神文明的氛围中,自身素质随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从而又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此外,文明程度与学生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有极大联系,女生普遍较文静,湖南女子学院其性别优势不可忽略。
领跑教育幸福感: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和湖南大学
均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学术资源、师资力量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湖南女子学院教导学生做一名独立、自信和自强的女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以独立自信心态面对。
文化底蕴最深厚: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时势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历时千年、弦歌不绝。
起源于南宋城南书院、作为毛泽东母校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湖湘文化的演练场之一。
就业率最满意:中南大学、湖南大学
不仅在我省公布的就业率中排名靠前,在学生的口碑中也不错。
文娱生活最满意: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大学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文娱活动的期望高于对学校文化底蕴的要求。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能给人欢乐和交流锻炼的机会;而学校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学生对学校的认可感。
风景最美丽大学:长沙学院
长沙学院位于浏阳河畔,伴月湖公园,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每逢春回大地,校园里便姹紫嫣红,迎春花推开春的大门,桃花便露出了粉艳,杜鹃花也不甘示弱,只那兰花在一处静静地幽香,四处可见的樟树一年四季为校园吐纳着绿意……”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刘璐在微博里如是写道。
文体设施最给力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拔尖于此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图书馆。该校图书馆馆藏总量200余万册(件),面积达4.28万余平方米,共6层,内设观光电梯,其独具匠心的“蝴蝶”式建筑造型,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学府风格,成为农大校园标志性建筑和人文景点。馆内设施一应俱全,颇具特色的有读者沙龙、咖啡吧和读者交流休闲区,优越的环境自然成为了学生自习的最佳去处。
交通最便捷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长沙市韶山南路,校门外车流不息,途径该校的 20条公交路线如网一般将其与长沙市火车站、各大汽车站、其他高校以及商业步行街等地连接起来,学生出行极为方便。
餐饮环境最满意大学:中南大学
在受访大学餐饮环境满意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中南大学胜出一筹。在中南大学,吃一顿一荤一素的饭菜约花4—5元,就餐秩序良好,饭后大家会自行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干净的食堂卫生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就餐环境。
稿源:星辰在线 http://roll.changsha.cn/1/201108/t20110831_1286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