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钟掘 创极端制造 闯阳刚领域

来源:香港文汇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30日 作者:--

在人们的想象中,机械工程领域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世界:庞大无比的机器隆隆轰鸣,生产车间钢花四溅,这些似乎都离女人很远。然而,钟掘,这位名字充满阳刚之气的女科学家,却恰恰是此行业的佼佼者,她是重型机械工程这个“阳刚领域”中唯一的巾帼院士。钟掘创立的“极端制造”新概念,写入最新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一位温婉的女性,如何走进冷硬的机械世界?谈及当初的选择,钟教授的神采飞扬:“上中学时,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报告,我在字里行间找到未来生活的方向。当时周总理说,国家现在要重点发展工业,工业里面的重点又是重工业,而机械工业是重工业的基础。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高考填志愿时就填上了将重工业和机械工程整合的冶金机械专业。”

倩影留钢厂 巧手除故障

1955年,钟掘顺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在那个充满理想和热情奔放的年代,中国各地铁厂、冶炼厂开足马力日夜加班。与许多年轻的同学一样,钟掘也一头钻进了工厂,鞍钢、太钢、武钢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与工人们一道抡大锤,一起抢修设备,车、刨、铣、磨,样样都得干。

这是一段多么真实而又感人的心路历程!在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钟掘年轻的心为祖国的需要而跃动。从此,在雄壮的炼钢炉前,在轰鸣的重型机械旁边,多了一位女性的“倩影”。油泥常使她白晰的脸变得又黑又脏,嗓子也时常因长时间在机器旁说话而变得嘶哑。钟掘说:“尽管我深知女性搞重型机械很苦,但多年来信念从未动摇。”

1975年,钟掘开始了真正的“科研”。她带领学生下厂实习,屡屡为企业大型设备排除“疑难杂症”,令她在冶金和机械学术界崭露头角。

她提出轧机变相单辊驱动理论,解决了中国引进的大型带钢热轧机组、高速铝轧制机组等重大设备故障。她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研制出新型设备,推进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先后获得湖南省、陕西省和原冶金部科技成果状项。1985年,她的科研成果进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刚刚破格晋升教授的钟掘获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

增值旧设备 省钱逾亿元

1984年,钟掘承担国家重点工程——2800热轧线改造项目,西南铝加工厂所使用的2800热轧线是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最大的轧机,但产能与产品质量都已不能满足需要。当时工厂提出将8万吨产能的轧机提高到27万吨,改造技术工作量很大,预计的投资规模也很惊人。

怎样才能做到既提高产量,又能最大限度节省资金?钟掘从最基本的测试入手,分析轧线上每台轧机的薄弱环节,疲劳寿命和工作精度。她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测试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经过反复计算、论证之后,大胆否定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改造方案,制定出一个立足现有设备,保证长远产能与技术水平,投入最少的改造设计方案。经她改造的轧机,年产能顺利增加到27万吨,节省投资1亿多元,同时还解决了产品的精度问题。1996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