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高考改革不能只做“考试文章”

来源:潇湘晨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4日 作者:徐海瑞 李柯夫

3月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将是整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正在加紧论证,已经有了初步意见,“但我们还在考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风险性。”按照袁贵仁的说法,高考改革方案在考试内容方面包括科目会减少、不分文理科、考试卷子相同,还有就是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

目前初步形成的高考改革意见,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进而去除现行制度恶疾?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政府应引导青年向不同方向分流

潇湘晨报: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大学毛录取率要达到40%。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录取率甚至比这个数据要低,但他们并没有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境,为什么?

葛剑雄:录取率达到40%,也就是同龄人之间,理论上讲,十个学生只有四个是可以读大学的。那其他60%的人干什么呢?如果能让其他60%的人愉快地从农、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那么高考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综观整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人人都读大学,虽然有的国家毛录取率比中国高,但中间淘汰、中途辍学的也不少,最后真正大学毕业的也就百分之四五十。那为什么其他国家压力就没有这么大呢?因为他们的年轻人在升学过程中都逐步分流了。

目前,我国政府要考虑的是如何办好义务制教育,以及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引导青年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如果他们跟大学毕业生、白领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社会的分流阻力也就变小。

改变考试科目和方式不是问题的关键

潇湘晨报: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改革方向中,包括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等,您如何评价?

张尧学: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值得认真讨论。现在,国家拿出来的高考的改革方向仍然是统考,只是减少科目,或者英语不考,我觉得这是治标不治本,我认为应该在方向上做调整和探索。高考制度改革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要利于民族的发展,利于我们学生的发展,利于我们家庭的发展。

葛剑雄:针对招生考试本身,需要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症结。看到现在公布出来的新考试办法,我认为还是没有很坚实的调查数据表明现行的办法不好。现行的考试方法,实际上是多年改革的结果,比如考试的科目,也是经过不断的试验定下来的,现在要匆匆忙忙地改并不可取。比如有人提出高考取消外语,或者降低外语的权重,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高考改革要注意适应中国的国情,比如多次考试,这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的水平得到发挥,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家长和社会的负担,考试是需要成本的,多考几次当然就花得多。大学不是义务制教育,需要投入很多钱,最后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简单地增加录取名额,而是在于学生的分流。教育改革应该是全社会的事,应该全面改革,而不应仅仅是盯住高校,局限于招生、考试、录取这些环节。

高考改革核心在扩大学生选择权

潇湘晨报: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您认为呢?

熊丙奇:这一观念表面上看来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但却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这样的放权,只是把权力从政府部门的口袋转移到学校的口袋,受教育者的权利并没有增加。这样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尤其是来自受教育者的监督,可能制造招生腐败;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权扩大,可校际竞争却没有增加,各自为政地自主招生,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和焦虑。

在我看来,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在于切实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选择考试、选择教育、选择大学,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才建立学生和学校的平等关系,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基于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改革方案,着眼点不是考试科目改革,也不是给大学多大比例的招生自主权,而是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自由申请入学制度。更重要的是,学校被学生选择,而不仅仅是学生被学校选拔,这将完全改变教育生态,学校间的录取批次、等级自然消失,办学者必须对受教育者负责,否则就可能从一流沦为二流,甚至因没有学生选择而被淘汰。

很多大家担心的招生乱象,会因市场机制的构建而远超乎大家的想象得到治理。——现在是通过行政监督方式治理,在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环境中,则是通过受教育者的选择、监督、评价来进行治理。

来源:潇湘晨报数字报2014年3月10日A05版 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14-03/10/content_2769267.htm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