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名医这一年】张广森:医疗为首务 科研为临床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5日 作者:春日

周一的早晨,忙碌的一周又开始了,门诊大厅里依然挤满了川流不息的病人,首届湘雅名医张广森教授也开始了新的一周的工作。他的专家门诊诊室里,病人络绎不绝,有的是从边远山区赶了几百里路,有的是反复发作被病痛折磨多年,有的是曾就诊于京津沪而被“劝回”直接找张教授看病的病人。他们慕名而来,满意而去,张教授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分析每一个病例,获得了无数病人的赞誉。

不看门诊的早晨,张教授都会到病房查房,查看疑难重症患者,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耐心为年轻医生讲解诊断思路及经验体会以及学科领域国际新进展,这也是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临床,醉心于临床问题的解决和探索的真实写照。

作为“湘雅名医”,如果不接触病人和临床,不直面病人的目光与需求,势必是“名医不名”,这种“内心自省”与“名需符实”的纠结,构成了张教授兢业于临床的最大源动力。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2013年里血液科抢救了许多的危重病人,全年“零纠纷”。事实上,不只是2013年,在这十五年里,科室一直保持着医疗活动“零纠纷”的记录,这与他的严格要求,自身过硬的临床水平及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2013年,科室出院病人超过了1800人,平均住院日缩短了4.77 %,床位使用率高居内科系统第一位。血液系统疾病是少见病,但是张教授带领下的血液科,床位却十分紧张,老百姓的口碑是对张广森教授辛勤工作的最大肯定。

张广森教授常说:“科研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要有自己的主意,要不断创新。”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张老师在《柳叶刀》上命名了“麻将综合征”,获得了全球的关注和类似病例的肯定。这一年里,张老师带领他的团队继续在科学的瀚海中探索: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有较强的抗白血病活性,并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发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病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理想控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出血症状,并可逆转毛细血管扩张;发现了一种全新,变异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致病融合基因。

2013年,他的团队发表SCI论文6篇,内容紧扣临床诊断和治疗探索的“主线”,生动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深刻内涵,立足于临床研究的需要。同年,张教授指导并启动了“骨髓病理免疫学分型”项目并顺利地用于临床,使MDS及其他疑难血液病诊断更为精准。建立了中南大学第一家“模式生物学”研究平台—斑马鱼室,常常注视着激荡的水流中鱼翔浅底的斑马鱼群,思考着鱼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快慢的发育状态,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兴奋点。

“不要打压年轻人,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这是张广森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活中,他具有年轻的心态,喜欢和年轻人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这一年中,他最为欣慰的是有五位优秀的年轻医生加入到科室的团队,他们中间有留学日本名古屋医学院的博士,有与美国犹他州联合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有瑞金医院毕业的高才生,有在耶鲁大学学习经历的八年制毕业生……他们是张教授的骄傲,不仅承载着他的殷切期盼,更为血液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