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杨和荣: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来源:校关工委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4日 作者:
他是一位85岁高龄、有着67年党龄的离休老干部,有着光荣而丰富的革命经历,也有着绚丽多彩的离休生活,人们说他是很有故事的老人。
他是地地道道的老八路、老解放牌。15岁参加抗日游击队,17岁加入八路军主力部队,18岁火线入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谓身经百战,参加过著名的山海关、四平等保卫战和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他说“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作用永不退休”。于是,离休后的他继续马不停蹄奉献了26年。26年中,他没闲过一天,身兼数职——先后担任原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年大学副校长,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老战士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火车头门球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老摄影家协会理事……等职。
他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带领他的老年团队奋发有为,为学校老龄事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学校赢得近20项部、省级先进集体荣誉,他自己也10多次获得部省级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工作“标兵”、“全省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曾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人们习惯地尊称他“老革命”、“杨老干部”,老干部们赞扬他是“不在位的好领导”。
他,就是中南大学关工委顾问、原常务副主任,离休干部第四党支部书记杨和荣。
“不在位的好领导”
1985年,杨和荣从原长沙铁道学院组织部长岗位光荣离休。他给自己订下三条原则:第一,保持晚节,保持光荣,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第二,尽自己所能,多做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事;第三,坚持体育锻炼,丰富生活,强身健体,少给组织与子女添麻烦。26年来,他一直恪守着这三条原则。
杨和荣担任了10多年的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支委,还被选为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委员,去年6月他刚卸下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子,就被离休四支部党员一致选为党支部书记,这时他已84岁。曾经担任组织部长多年的杨和荣,对于做离退休党务工作自然是轻车熟路。
杨和荣是一位认真务实的支部书记。他围绕服务学校建设发展的大局,致力于建设“五好”党支部。他十分重视抓学习,以学习凝聚人心。他深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形势的变化,与老干部们几十年形成的观念、认识等产生强烈碰撞,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使老干部正确认识一些问题,跟上时代步伐,“永远跟党走”。他学在前,走在前,长期自费订几份报刊,80岁时还学习上网,每天读报看新闻,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他认真执行各级党委部署的党建工作任务,组织支委会认真讨论制定组织生活和学习计划并一项项落实。请校领导通报校情,请名师专家,宣传部、离退休处党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老同志中的理论教师专题讲座,如每年学“两会”精神、学“六个为什么”等。他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组织老干部参观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等大型展览、体验新农村变化、参观重点建设项目、参加征文比赛等,让老干部耳闻目睹党的伟大,改革开放的正确。
他关心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为老干部办实事。去年再度担任支部书记后,他马上召开支委会对33名党员的情况逐个分析,制定相应措施。针对“双高期”特点,对长住外地的8名党员加强联系,对长期住院的3名老干部定期慰问、看望,对16位空巢党员,由党员分工关照,他说“要让这些特殊党员更多感受组织的关怀”。
他主动承担党组织和老同志中沟通的桥梁,协助离退休工作处党政落实老干部政策。曾经有几次,老同志为增加护理费、调整生活补贴等问题反映强烈,他一方面向职能部门积极反映老同志的诉求,建言献策,一方面积极做好老同志的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稳定队伍。
26年里,杨和荣还承担了老战士协会常务副事长、中国火车头门球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老摄影家协会理事、省直老年体协委员、省直老干部钓鱼协会秘书长、学校老年大学副校长等多项职务,尽管做这些工作都是打义工,他却满腔热情而且乐此不疲,说“正好给了为老同志多办好事的机会”。
使老干部健康长寿、安享晚年,这是党中央对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要求,对老干部的希望。杨和荣始终将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作为支部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用他有限的精力尽心尽力为老同志服务,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1982年,党中央实行老干部退休制度,随后3、4年里,杨老和一大批老干部光荣离休。这些忙碌了一辈子的老干部闲下来后一时无所事事,很多人不适应,杨和荣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琢磨着并倡议让老干部走出去,动起来,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开始人生“第二个春天”。
书法、绘画、摄影和门球等项目怡情养性、很适合老年人,老同志也爱好。他和老红军朱国栋等几位老干部一起,忙起了组织这些活动。到处奔波联系,争取领导支持,解决经费、场地、设备设施等问题,请门球教练和书画、摄影等老师授课,动员老干部参与,……很快,门球队组建起来了,书画、摄影班办起来了,老干部忙起来了,各有所学,学中享乐。为了普及门球活动提高水平,杨老还设法求得领导支持,创造一定条件。他利用担任中国火车头门球协会副主席的职务方便,多次联系举办老年门球技术学习班,会同省直和市老年体协多次举办门球教练、裁判培训班,请国家级裁判讲学传道,率队参加部、省门球赛并取得好成绩。
在90年代,单位建有综合性、设备设施配置较全且较先进的老年活动中心的情况还很少,为了解决老同志“教学乐”的阵地,使老同志拥有一个快乐的精神家园,杨老多次向领导建议,并多方奔走,寻求支持与赞助,包括找他的老战友、老朋友等工作关系,终于争取了上级领导批准,在2001年建起了一座标准的风雨灯光门球场,并为后来修建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杨和荣曾多年担任学校老年大学副校长兼铁道分校校长,对老年大学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聘请老师、组建骨干队伍乃至动员老同志入学以及总结、学员汇报演出等大量繁杂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他亲力亲为,一件件落实;为创建“湖南省老年大学示范校”,为学校老年大学的建设和长远发展,他积极出谋划策,发挥办学班子和学员骨干作用,做了许多工作;他还大力协助离退休工作部门组建老年书法、绘画、摄影、门球、钓鱼等多个协会,让老同志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如人们所说“能者多劳,勤者多劳”,杨和荣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火一样的热情,使他承担了太多的工作,常常周末、节假日也要忙于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家人说他“比在职还忙”。而这位老革命却心甘情愿用自己的辛苦换来更多老同志的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情系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这是最让杨和荣牵挂和投入的事业,他为此付出了整整26年的心血和打拼,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关工委工作赢得了部省主管部门和学校及二级单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取得了部、省关工委工作先进集体多项荣誉,多次在部省有关会议介绍经验。
1986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全国还是星星之火,那时由老干部自发成立的组织叫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简称关协)。当杨老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后,敏锐意识到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事,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千秋伟业,是高校老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老有作为最适合的平台。从那一年起,他就和老红军朱国栋商议并率先在原铁道中小学开展了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等活动。在以他和朱国栋为首的几位老干部不懈努力下,原长沙铁道学院于1989年成立了关协,后于1993年更名改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杨和荣被任命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自2002年起,74岁的杨老受命担任中南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从此他开始了10年和上班族一样风雨无阻、早出晚归赶班车的生涯,直至2010年6月因年龄原因才退居二线担任校关工委顾问。
在关工委的工作中,杨和荣的磨劲和韧劲是出了名的,他自喻而闻名于校内外的“铜头、铁嘴、蛤蟆肚、飞毛腿”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校关工委成立初期,原三校虽都有关工委,但有的校区组织不健全或有名无实,二级学院大多没有建立关工委组织。杨和荣上任后首先花大力气组建二级单位(重点是二级学院)关工委班子。从调研摸底、选配人员到最终搭建班子,从个别试点到全面推广,他“跑断腿、磨破嘴”“不达目的不止步”,与在职领导恳谈商议,一个个单位落实,使全校有学生的二级院、系都成立了关工委共42个,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工作网络。
由于老同志情况和想法各有不同,动员他们“出山”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杨和荣一方面主动争取离退休工作处和二级院领导的支持,发动老同志共同做动员工作,同时自己不厌其烦地找条件合适的老同志磨嘴皮,常常热脸挨冷脸甚至遭误解,靠诚意和磨劲,他硬是动员了100多名老同志成为关工委工作骨干。他组建了宣传报道组,2004年又创建了关工委网站,还争取宣传部门支持,利用橱窗、简报、校园媒体等大力宣传关工委工作。2008年与校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为霞尚满天—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巡礼》八期专题电视节目,其中六期是专门报道关工委工作的,展示了“五老”风采,弘扬了“五老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方面努力,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由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1800多人,其中骨干队伍有400多人,形成了现职领导“搭台”,众多老同志“唱戏”的格局。
杨和荣的韧劲和磨劲还充分表现在想方设法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上。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杨和荣主动向校领导汇报文件、会议精神,先进单位的经验,争取上常委会汇报工作解决问题的机会,给领导和有关部门订关工委杂志送资料、报计划、提建议、当参谋。由于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工作并做出成效,终于得到了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得到四落实——给“位子”、挂牌子、拨经费(并不断增加)、配设备。关工委工作被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每年几次在常委会汇报工作,历届校党委书记都多次亲临关工委会议作指示,关工委每年工作计划都以党委红头文件下发,关工委成立10年来,党委就关工委工作专门发文有10多份。此外,关工委还被列为党群部门,参加有关会议,发给有关文件。
杨和荣是一位爱学习爱思考爱动笔的老干部。为了探索中南大学特色的关工委工作模式,他长期坚持多方面学习关工委文件、领导讲话、同行经验,他善于借鉴“他山之石”,集中班子成员的经验与智慧,结合学校实际出点子、拿方案,他常常亲自写工作汇报、建议,起草文件、工作计划等,在他退居顾问后,仍心系关工委,将他对学校关工委工作的思考和多年的体会写成书面报告提交党委。
他常说“做教育的人自己不学好怎么去教人”。他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关工委,在老同志骨干队伍中成立了马列理论学习中心组,制订了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他牢牢把握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目标,会同学工部组织大学生学马列,组建学校马列总会和27个分会、722个学马列小组,配合二级学院聘请33位老同志担任学马列辅导员、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员,他自己在百忙之中身体力行,每年多次给学生作报告,被二级学院授予“青年之师”;在党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他牵头组织推荐了60多位老党员担任兼职党建组织员,配合做好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他支持配合教务处和各学院教学部门聘请了一大批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三员三导”为特色的工作模式并打造成品牌,受到部省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杨和荣常说“关心下一代,重在办实事”。为帮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特困生完成学业,他积极建议经校领导同意设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由学校拨款、向有关部门与校友筹集,他自己带头捐款,现已筹资80多万元。关工委从2002年起开始发放关怀奖学金,后于2005年会同学工部正式设立关怀奖学金共同发放,迄今奖励了400多名学生,奖励金额40多万元。
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
曾经有首老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其中有句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像大松树冬夏常青……”。杨和荣就像这大松树冬夏常青。如果不是那头白发和岁月留下的皱纹,人们实在难以将他与80多岁的耄耋老人联系在一起。他精神矍铄、身体健朗,步履匆匆,思路清晰,耳聪目明,还笑声朗朗。他身上焕发出的精气神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你。认识他的人,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还有年轻人无不羡慕他健康的体魄,过人的精力,乐观的性格,人们说他的心脏只有20岁。
杨和荣不仅仅是对工作有“瘾”,一个十足的工作狂,还是个学习狂、摄影迷。尽管由于出身贫苦,童年苦难,他上学读书不多,但他有着老年人中不多见的强烈求知欲,名副其实的活到老学到老。离休以后,他在积极组织动员老同志参加老年大学的同时,自己也参加了书法、摄影、电脑班刻苦学习,尤其迷恋摄影。他先后花费几万元买了几部照相机、录像机,从最初的胶片机到现在的数码机;每年出去几次采风、旅游,相机随身带,走到哪拍到哪;他还利用寒暑假自费去延安、西柏坡、徐州等几个革命圣地和抗战纪念馆参观,用拍摄的图片给青少年讲述革命岁月,生动直观,深受学生欢迎。在他的带动下,铁道老年大学办了好几期摄影班,培训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结合重要事件和主题活动每年举办展览,成为学校老年文体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杨和荣自己早已成为省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奖,被省直老干部摄影画册和铁道部老战士协会画册采用。
杨和荣永远有颗年轻的心。他兴趣爱好广泛,门球、钓鱼、唱歌、象棋、旅游、登山等,样样都喜欢,样样拿得出手。他曾经多次率队参加全国铁路高校、省直、市区老年门球赛和钓鱼比赛,多次捧回奖牌。在省老干局组织的登山比赛中曾获第一名。他2次在省直机关老年体协工作会上介绍经验,4次被评为“全国铁路老年门球先进个人”、“湖南省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
80岁那年,杨老收获了丰厚的礼物。为了使自己融入信息时代,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 80岁大寿时,他用子女的礼金买了一台电脑,勤奋学习。这一年,他去了西藏旅游,身体适应,一路顺利。行前专门去湘雅三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没想到各项指标都正常,医生都说他的身体状况根本不像80岁老人。这一年,他成功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出版了个人摄影画册《难忘的瞬间》。这一年,他还作为省内高校的唯一代表当选为湖南省老年人“健康之星”,受到省领导的颁奖。
杨和荣永远闲不住,活到老奋斗到老。现在的他虽然兼职少了,但他在用心投入党支部书记和理论辅导员这些工作的同时,又开始忙起了一件大事——他要在晚年写一本回忆录(现已完成三分之一),总结人生,回顾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一生,他希望这些真实的、历史的记录能够给后人、给年青一代有所启示。
探究杨和荣的人生和健康长寿的秘籍,有两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有着共产党人博大的胸怀,达观的人生态度。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作用,心里装着一老一小两个群体。他也常遇到一些烦心事、不平事。比如,虽然他像头负重的老黄牛勤勤恳恳工作,但有人不理解,问他图个啥,有人讥讽他“官瘾重”、“官还没当够”,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与当年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这些委屈和误解根本不值得一提”“能活到今天,我已感到非常的幸运”。
杨和荣有着顽强坚韧的意志和科学的养生之道,即坚持锻炼,起居有节。他的生活很有规律,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已成为一种习惯。白天他与在职的一样上下班,晚上9点半就寝,凌晨4点多起床晨练,先在操场长跑8千米,再吊双杠、单杠20-30分钟,完后洗个冷水浴,这样的生活和锻炼杨老已经坚持了30多年,不管是炎炎酷暑还是数九寒天都不曾停止。他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老同志经常活动生病就少,既可减少医药费开支,替国家减轻负担,工作也有保证”。他将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总结为八句话,“以乐为本,以动为纲,动量适度、安全第一、科学饮食、生活规律、冷水浴身、贵在坚持”。《长跑与健康》、《老战士》、《金秋月报》等报刊曾专题刊登了他的养生之道和锻炼身体的故事,北京长跑俱乐部还发展他为外省会员。
有位老同事曾赋诗一首《青山颂》赠杨老:“少小离家斗日顽,身经百战不畏难;辽沈战酣思解放,平津溅血把身翻。抢修动脉强华夏,造就栋梁震四方;杨老不言耄耋事,终身奉献兀青山。”这是对杨和荣这位老共产党员一生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