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共产党人】武坤: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耕耘者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1997年评为教授,2000年聘为博士生导师,为“校园一卡通”建设的需要,毅然放弃心爱的教学岗位,全身心加入学校信息中心技术团队,薪酬降低了,“校园一卡通”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却大大加快了。

两次接受开颅手术,两次穿越生死线,但他始终乐观面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坚守工作岗位,带领信息中心团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坚守“信息技术服务”的理念,开辟“跨部门应用”新途径,不断将信息技术服务推广到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各个层面,创造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典范,受到教育部及高校同仁的充分肯定。

就像一位坚强热诚的“邻家大哥”,始终是团队的坚强核心,给身边的每一位队员以亲人般的关爱和鼓励。

他,就是中南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武坤教授 。

采访武坤教授可谓一波三折。2005年,校园卡在中南发行,我曾想采访他,他摇摇头笑着说:“等我们多做出一些成绩再说吧!”之后,不断有“校园一卡通”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成果,可他还是不愿意接受采访;再之后,就有他生病住院的消息。本学期一开学,新闻中心“共产党人”专栏希望采访报道他,他依然拒绝;最后,经各方领导和同事反复做工作,他才勉强答应。

约好下午四点半见面,在去的路上我们擦肩而过。当他发现我时,我已走出四、五十米远,他打来电话,我回头看到一个疲惫的身影,由于刚出院不久,他说没力气撵上我。

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他讲得最多的是他的团队,无奈,我只好走访了他的同事。

“校园一卡通”建设的组织者

2003年初,为了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学校决定成立“校园一卡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筹备办公室,开发集信息管理和校内消费为一体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便师生员工。

数学院博士生导师武坤教授被点将,出任“校园一卡通”筹备和建设办公室主任,负责“校园一卡通”建设的具体工作。

立项之初,正值“非典”期间,武坤带领他的同事遍访上海、合肥、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高校,调研、搜集材料,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天跑两个城市,提出了“以我为主、服务为本、银校合作、共同受益”的项目建设原则,建议以学校为主导,以为师生员工提供最好的服务为根本,银行和学校在优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受益。

信息中心宋固老师至今还记得,为了给学校争取更多的利益,为了更有效地服务师生员工,武坤提议与多家银行合作谈判。那一段时间,他们周旋在好几家银行之间,变成了谈判专家。

2004年6月,我校与工行、农行签署建设中南大学“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合作合同,在全国高校首创“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一对二”的投资模式。12月底,我校在全国高校首次采用“分包招标”方式确定“校园一卡通”承建公司。

2005年3月,“校园一卡通”开始施工建设,5月,中南大学首届党代会召开,代表们第一次用校园卡签到。6月,校园卡消费系统启用。

2006年4月,“校园一卡通”工程第一阶段11个子系统通过验收。承建公司负责人说,这是他们遇到的人员最少、效率最高的校方合作团队。这些成绩的背后,有武坤和他的团队无以计数的加班和辛勤的汗水;有无数次工作协调会上的争论与沟通;有武坤无数条的工作要求和指令。

如今,“校园一卡通”系统持卡量超过了11万,年均消费金额过亿元,终端设备超过2000台件,系统运行状况稳定良好,已经成为了学校身份识别和校内消费的基础设施,2007年荣获湖南省首届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

“信息技术服务”理念的践行者

从“校园一卡通”获得初步成功开始,武坤就在琢磨如何将“一卡在手,吃遍中南”变成“一卡在手,走遍中南”,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他想:如果校园卡的身份认证功能得不到深入的应用,就有可能会是一个新的“信息孤岛”,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阻碍。“校园一卡通”建设应成为推进学校信息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共享的有力“抓手”,要利用这个机遇建设全校统一的数据中心,将校园卡系统与各个职能部门的现有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使身份识别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目标。

学校主管领导对此也有些顾虑,这么庞大的工程,投入将会多大?效果又将如何?同事们也担心,要实现这么多的功能,辐射这么大的范围,能完成吗?武坤说:信息中心的任务就是要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工作虽然庞杂,但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会做成!

2009年9月,迎新动员会如往年一样召开,但会议开始,没有安排领导讲话,而是播放了一段根据武坤的创意制作的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新生模拟报到动画视频,现场师生时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迎新那天,12000多名新生从五湖四海来到中南大学新校区。令人惊讶的是,迎新总站的咨询服务台前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因为数字化迎新系统在新生报到之前早已开通,近90%的新生在新生自助服务网站观看了模拟报到的视频,了解了报到流程;超过80%的新生入校前已缴纳了学费。他们说,来到中南,已是“陌生变熟悉,新生变老生”。正在迎新总站视察的校领导了解情况后,连声称好。

2007年开始,同学们持校园卡到触摸屏电脑前刷卡,就能完成电子注册,用校园卡密码访问资金发放平台,就可以查询自己的资金发放信息、调整发放方式;毕业生不再像他们原来的学长那样,手拿离校手续单,头顶炎炎烈日,在校内匆忙奔走,办理离校前的各种手续,因为许多的离校审批手续都在网上完成;使用多媒体教室的老师用自己的校园卡就能打开设备;教职员工用校园卡密码访问财务信息门户,便能查询自己的工资、项目经费。

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学校许多网站的域名中增加了its,访问这些网站的速度提高了;使用校外IP上网的师生也可以访问信息港等校内资源。

武坤把这些系统用一个形象的名字来概括:跨部门应用系统。他说,以信息服务的方式解决现有工作的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问题,提升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撑品质和力度,这就是“信息技术服务”,简称为i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近年来,我校信息化建设能快速发展,这种理念功不可没。从2007年6月开始,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学术年会等全国性高校信息化建设学术交流会上,我校“信息技术服务”和“跨部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所做的主题报告都引起同行们的极大兴趣。

在我校,这样的跨部门应用系统已经有20多个,不仅如此,武坤还着力拓展“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力推服务器托管和虚拟空间服务。目前,已有10多个部门的服务器托管在信息中心,超过50个二级单位的网站使用信息中心提供的虚拟空间或虚拟机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学成本,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同事的知心大哥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要与信息中心打交道。每次来到这里,总是见到这样的现象:接连不断的电话、匆匆的脚步,办公室一角堆放着配件材料及文献资料。

而对面的机房却是“安静”的,几十台服务器发出同样的声音,指示灯正常地闪烁。

同样安静的还有武坤的办公室,常见他坐在电脑前,一个智者无几假饰的淡定内敛。处事不惊、沉着冷静是武坤的工作风格,这对一个信息技术管理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系统庞大,在维护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重大差错。武坤常常教导他的团队成员要沉着,先写好操作程序,再作好记录,最后一定要写好日志、作好总结。

在同事的眼里,武主任从不批评人,即使出了差错,他也会耐心教导,温文尔雅,就像一个知心大哥。同事们也愿意和他交心,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到了他这里,也会被和风细雨化解。

武坤很爱才。2005年,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公开招聘1名技术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招聘最后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此人称自己没有硕士学历,但酷爱信息技术。武坤想了想说,你先报上名试试吧。面试那天,面对考官,铁道附中物理教师蒋新华脱颖而出,他就是最后一个打电话的应聘者。自此,小蒋便成了信息中心的技术骨干和“拚命三郎”。

武坤也善于用才。信息中心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和不足,他都了如指掌。吴晓明老师计算机能力强,武坤就鼓励他多做软件开发,并把校级奖励金系统的研发任务交给他,当系统上线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后,他比吴晓明本人还要高兴。

武坤经常鼓励员工们要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潘永红老师在用户服务部工作,武坤就鼓励她多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勇于创新;对信息中心的临聘人员,武坤也一视同仁,他鼓励这些员工:如果通过学习拿到本科文凭,中心就奖励3000元,目前已有2人获得奖金。

时下,做信息技术是最吃香的,袁新辉、吴晓明、蒋新华等技术骨干如果在公司,年薪远比学校高。但他们都说:武老师是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在他身边工作,能学到很多在外面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我们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都很高。

事实上,淡泊名利,武坤已为他们做出了榜样。武坤1997年就评了教授,200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这样的资历在学院可以聘三级以上教授了,作为信息中心主任,他却只能聘为四级教授。他的同学甚至学生,或已功成名就,或已享受高薪,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干着自己喜欢的信息化工作。多年来,他把评优、获奖的机会都让给了同事们,仅有两次“被优秀”,一次是因为他生病住院了,同事们推选了他;另一次是经主管校领导推荐,获得“学校信息化建设特殊贡献奖”。

“我是一个仪仗兵”

长期超负荷工作,武坤渐感身体不适,同事们劝他到医院检查,脑部CT检查发现一个比鸡蛋还大的肿瘤!

2008年12月,病情迫使他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前,他把一些具体的事情给同事们一一做了交代,时任校办主任高山来看望他,他谈的全部是工作,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他说:“病情交给医生了,万一我躺上去下不来了,信息中心的工作可不能耽搁呀!”这番话让一旁的同事感动不已。

手术很成功。开学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加班奋战了,为此,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只是一个仪仗兵了,你们是打仗的兵”。即便如此,一有重大的工作或重要情况,他总是出现在第一线。

2010年初,武坤感到视力明显下降,经常头痛难忍,经检查,脑部再次发现肿块。2011年开学后住院治疗,医生建议他先采用保守疗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大脑的损伤,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视力下降难以控制。武坤有些着急了,他担心视力下降就会影响今后的工作,便建议医生尽早手术,3月,武坤再次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很顺利。他戏说自己“两次穿越生死线”,并先后两次赋诗“假如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自勉。

武坤爱好广泛,喜好哲学,有时还会研究禅道,他说这能让人的心境更加平和从容,对工作也有很好的帮助。他对围棋也颇有研究,是学校围棋队的主力队员,业余时间,他还研究开发围棋软件,打算开发一套寓教学和娱乐于一体的软件。

武坤出院了,医生叮嘱他要在家静养,可他把看书当作静养,把从家里到办公室当作恢复体力的锻炼,一不小心又鼓捣起电脑里的程序,始终放不下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同事们“狠心”地说他不爱惜身体,他淡然一笑,“习惯了,即便我只是一个仪仗兵,也要尽好自己的责。”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