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共产党人】夏昆:有追求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1日 作者:

夏昆很爱笑,憨憨的笑容里有着几分爽朗与从容,不急不缓的话语里透着心底的简单与坦诚。坐下来,他会给自己弄一个很轻松、舒服的姿势,没有防范,没有戒备,和你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开来,就好像彼此早已是多年的朋友。你不会想到,年轻的他已是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院之长。

“基础研究很有意思”

1989年进入湖南医科大学的夏昆学的是英语医学,后来钟情的是临床医学。他觉得自己实践能力比较强,很适合做一个外科医生。就连实习的时候,医院的老师们也是把他当做经治医生来对待的。阴差阳错的是,1995年毕业时,他进了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从前也觉得自己不适合于从事基础研究,不过夏昆是一个很能“随遇而安”的人,半年后,他就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开始感兴趣了。

1998年,夏昆作为主要研究员之一参与克隆了我国第一个遗传病致病基因——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实现了在我国本土克隆遗传致病基因零的突破,他们的研究论文在Nature Genetics上得以发表。1999年以来,作为主要负责人,夏昆定位了15个遗传致病基因新位点,克隆了2个遗传病致病基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基础研究工作是比较枯燥的。看上去似乎也是如此:每天早早地来到实验室,面对的是清冷的实验室、冰冷的仪器设备,在寂静中安安静静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也时常有研究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于是整日整夜地做实验。但是夏昆说:“基础研究很有意思,我乐此不疲。很辛苦,但却很有意义。”

其实医学遗传研究工作虽然是基础研究,却是直接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因为现在还有太多太多的疾病人们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治疗,这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夏昆说,做医学遗传学研究,我们所解决的就是别人不认识、不了解的东西,是临床尚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把病因和发病机理弄清楚了,找到解决办法了,然后应用到临床,就寻找到了健康的生命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实验室是守卫人类健康的第一站,多少疑难杂病的病理得以解析,多少治疗方法得以探索出来,多少病人的痛苦就能得以减轻,多少家庭的幸福就能得以保全。这工作多有意义啊!作为一个医学遗传学研究者,每一天面对的都是新东西,一个未知而充满了挑战性的领域,这工作多有意思啊!

夏昆说,在一片片未知领域里摸索前行,有时也免不了会有彷徨、困惑、气馁、挫折,尤其是在做了无数次实验后仍然毫无头绪时,那种心灵的煎熬不可言喻。也正是因为有了过程的煎熬,所以每一个小小的新发现都显得弥足珍贵,那种成就感就成为内心最大的喜悦。将那些致畸、致愚、致残、致癌疾病的遗传基础及其发病机制一一寻找出来,进而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发病率高的遗传病及某些肿瘤的目的,这是一项惠及人类健康的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夏昆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教学是件好事情”

身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学院的建设、管理要抓;身为实验室的一员,研究工作要做,这已经占去了夏昆很多时间,按说他已经可以不再上本科生的课了,但是他说:“我更是一名老师,教学是天职,这是为我们培养后来人的工作啊。一个人也只有做好了本职工作,才能做好其他的事。”

前几年,医学遗传学专业的研究者少,连学生也少。热爱自己专业的夏昆觉得这是因为学生们对学生缺乏了解。所以,他不仅开设了必修课,还经常在晚上给学生开选修课。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知道遗传学是怎样一门学科,遗传学是做什么的。现在,学生们对遗传学专业的认识更深了,对专业的喜爱也更浓了。

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7年起,围绕病人、标本、发病原因、治疗研究这个链条,夏昆充分发挥实验室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势,给学生配备最好的教师。他还借用身处学院和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将教学与研究在更大范围内连通起来——邀请实验室的同事来学院上课,也会把愿意学习的同学带到实验室去工作。夏昆觉得,教学不仅很重要,而且是件好事情。因为当研究者登上讲台,就必须要系统地去思考所要讲授的问题,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讲台就成为了一个媒介,一个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这个时候,你就能切身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

“人总要有所追求”

1971年出生的夏昆是典型的生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求学、工作,顺理成章,波澜不惊。和很多人一样,他曾想,即使身为一名普通的群众,一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但进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夏昆坦言,最大的影响来自夏家辉院士。夏院士一辈子不论荣辱坎坷追求入党的经历让他感动,也让他深思:人总是应该有所追求的,有信仰的人才是内心真正强大的。他愿意成为一名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不过,当组织宣布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他大声宣读誓言时,他哽咽了。至于为什么,夏昆至今也说不清楚。

信仰是精神的依托,但信仰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一定有落脚点。夏昆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是一块题有“锲而不舍“四个字的木雕,这是夏院士送给他的结婚礼物。夏昆觉得,能在清贫的实验室研究中坚持下来,绝不是光有兴趣就可以的,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在支持。科研工作需要的就是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2004年,夏昆和伙伴们克隆了一个新的角膜环状皮样瘤致病基因PITX2,这是在我国克隆的第10个遗传病致病基因,并以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J Med Genet(IF:6.085);作为主要负责人他在神经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抑制性神经元突触传递相关基因KChIPs和老年痴呆相关基金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作为主要的研究人员,他还在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非病毒性、能实现定点整合的人源基因载体。

夏昆还举例说,他的一位助手,曾经的单位工作很轻松,收入颇丰,生活也相当清闲,但是这位助手在来到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后,毅然选择留在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一名清贫的研究人员。夏昆说:“我不是说一个人要有多伟大,而是说一个人总要有点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不求什么大富大贵,现在我衣食无忧,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谈及未来,夏昆说当然希望将来也能像老师夏院士一样有所建树,但是这只是目标,一个很长远的目标。在未来到来之前,还是要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把握好现在才是对未来负责。他相信,有追求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足的人生是快乐的,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印象·夏昆

年轻有为是周围人对夏昆的一致评价。院党委书记邓超纲说:“他学术水平高,做人很大气。为了把学院干好,他还经常掏自己的腰包办学院的事,从计较个人得失。非常关心同事,据我所知,为了一位老师的配偶调动工作,他往人事处就跑了四次。有这样的院长,教职工的心也就齐了。”

“2009年年底,学校实行离退休管理体制改革。夏院长二话没说,提着米和油挨家挨户拜访了学院20多名离退休老师,把这些老老师们感动得不行。”学院办公室李善妮老师的快言快语,引来了一片应和:“我们院长有激情,他喜欢打篮球,经常带领大家一起运动”,“他很有热情,经常帮教职工解决现实生活中困难问题”,“夏院长很随和,从来不摆架子,这次知道我们办公室对‘十二五规划’订框架,他从大局着眼,决策理智,大大帮助了我们办公室的工作。”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