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共产党人】孙明: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信. 望 .爱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作者:

“《圣经》上说,这世界有3样东西对人类是最重要的:FAITH(信)、HOPE(望)、LOVE(爱)。我认为,我能看到的对这3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我在当学生的时候,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当了医生,却常常惊叹自己很幼稚。初出校门,以为什么事都能搞定,信心十足,上了年纪才知道做好事不容易。从医从教60年,感慨是,世间事物,我们已知的少,未知的多;有名的少,未名的多;涉猎的领域越广,与未知领域的共同边界线就越长。一生中最难忘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中医世家走出一个西医院学生

1931年,孙明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太医,而祖父则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从小耳濡目染,孙明天天跑的是药堂,闻的是浓香的中药味。在家德高望重的祖父非常希望自己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于是对孙明进行了倾力传授,教给了他很多中医方面的知识。

1950年, 19岁的孙明从长沙雅礼中学毕业。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湘雅医学院学习西医。“其实当时我也参加了全国统考,并且还考取了北京医学院。但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权衡,我还是决定留在湖南,进入湘雅深造。当然,我没有选择学习中医是因为当时没有中医学院,只能学习西医。”

尽管祖父对孙明选择西医而放弃中医感到颇为失望,但只要孙子周末回家,他仍会清早起床教孙明背诵《伤寒论》,并不厌其烦地督促他争取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

■ “弃政从医”

50年代的中国,各种政治运动和活动如火如荼,这也占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但喜欢想问题、钻问题的孙明却犹如进入一个医学迷宫,揭开这些谜题有着更为强烈的魔力。1955年,孙明以优异成绩从湘雅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湘雅医院助教、住院医师。对于这个全面发展的好苗子,医院在第二年安排他做行政工作,并且是党委、团委、组织部、人事科四个部门任其挑选。

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始终没有打消孙明立志在临床医学领域一展所长的梦想。“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从政的料。进院考试的时候作文题目是‘为什么要学医’,我就没写好,只打了60分。”

工作一年后,孙明主动提出要进入内科工作。虽然当时院方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同时也给予了他一个“不服从分配”的警告处分。进入内科的孙明感觉自己就像是鱼儿重新回归大海,充满了活力与干劲。很快,第二年孙明就晋升为主治医师。

■ 严师出高徒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湘雅人,老一辈湘雅人教会了我严谨、负责、仔细、认真的湘雅精神。今天,我依然是用这几个字来教育我的学生,并且希望他们能够保留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导师的言传身教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虽历经几十年,但让孙明感觉仍历历在目。一次他陪导师去查房,在患者床旁手忙脚乱的孙明没有找到病人的X光片,导师非常严厉地说:“片子都没准备好,你查什么房?”随即转身离去。直到孙明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才敢再次请导师过来。

还有一次,导师要孙明帮病人测血压,可是孙明摸了老半天都没有摸到脉搏。这时,导师非常生气地责问道:“当了两年医生,连脉搏都摸不到?”自尊心很强的孙明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从此,他把自己24小时泡在病房,要求也变得更为严苛,每次开处方都要小心翼翼的反复检查两三遍才敢交,不敢再有任何差错。

“那时候我们每个周六、周日都很少出去玩。他希望我们充分利用所有的时间来学习,而每周写一篇英文的读书摘要作为作业上交,到后来则成为了一种习惯。”

“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我导师教导我的那一套。”当上病房主治医生后的孙明,对手下的学生和弟子们,也如同导师严格要求自己一样,手把手的教他们,要求他们从最基本做起。

而对待每一个学生弟子,孙明就像一位慈父一样,充分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现任内科主任周巧玲教授说,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不安于本职工作,甚至改行的想法。当孙教授获悉后,找她谈心,悉心地开导:“能考进湘雅不容易,留在湘雅工作更不容易。现在是尊重知识的时代,你如果心情浮躁,就建议你去攻读博士。”在孙教授的开导下,周巧玲最终放弃了改行的念头,并在一年后考取了博士学位。

长江后浪推前浪。孙明的弟子真可谓桃李芬芳,活跃在国内心血管战线上的佼佼者比比皆是。当今,担当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杨天伦、杨侃、袁洪、周巧玲、左晓霞……都是他得意的博士生。

■ 付出一份医者的“爱”,收获一份患者的 “信”和“望”

心脏常常被我们比喻为中心地带或者最重要的地方。人的心脏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动力泵,只要生命不息,它就跳动不止。作为一名与心血管疾病打交道50多年的医者,孙明说,自己潜心研究了一辈子的心血管病以及相关联的肾脏病和风湿病等,付出了一份 “爱”,也收获了患者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信任”。

心血管病被国内外喻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孙明选择了将高血压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从流行病学调查到临床心血管病变及其病因、发病机制、降压药物疗效等进行了深入钻研。

1979年,孙明作为国家卫生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血压普查项目的湖南负责人,足迹遍布湖南各地,取得了大样本的第一手资料。1987年、1991年、2002年又亲身参与了全国共三次大普查,了解湖南省人群血压水平分布情况和高血压患病现状,并从中分析影响湖南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部分危险因素,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第一手流行病学资料,对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方案提供了依据。

20世纪80年代,医学界对高血压患者的脂类代谢是否有障碍争论很大。以孙明教授牵头的课题组对高血压患者人群进行了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测酯等,证实了高血压与高血脂关系密切。在不停歇的血压普查中,孙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他敏感地意识到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应从儿童开始,而首要问题必须了解本省儿童的血压水平。1988年,他着手对上千名学生进行了血压普查,并观察了其父母患病情况,在国内首次提出,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子代的室间隔、左室重量等高于血压正常子代。1999年,首次在国内选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正常血压后代的血清胰岛素、葡萄糖和脂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经比较发现,父母有原发性高血压的后代潜伏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脂代谢异常。

心血管病发病率与吸烟、酗酒、高盐、高胆固醇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关,为了广泛宣传防治知识,由孙明牵头在1987年10月组建了湖南省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并在长沙、岳阳、湘潭、株洲、衡阳等地建立了26个防治基地,从最基本的“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培训开始,通过授课、查房、会诊、指导论文写作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高血压专科医师。

1984年,孙明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修一年半时间,回来后,他以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生活质量调查表”为蓝本,对高血压患者服用各类药物后分别进行了生活质量测验,结果发现,不同的降压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在治疗中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一研究打破了国内历来以疾病的治愈率或病死率来判断治疗效果的局限性。

孙明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课题:关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新药治疗与随访;国家“九五”课题: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主持湖南省“八五”课题:高血压普防普治预防卒中研究等,在他卓有成效的普查和总结经验指导下,我省高血压脑出血明显下降,老百姓对高血压的认知率大大提高。

孙明的博士生杨天伦教授说:“几十年来,孙教授对每一个病人都倾注了执着与爱心。只要病人有困难,不论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解决,对病人都是有求必应。”他回忆道,06年春节,孙教授和他在大年三十晚上被一个病人家属临时叫去会诊。“当时正赶上冰灾,外面天寒地冻,我看着他老人家在雪里勾着腰,迎着风往前急走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他当时也可以找个理由不亲自出诊,但他这么多年来就是这样,病情第一,生命第一。

■ 催生内科新兴学科

孙明以其渊博的学识,曾担任医院大内科主任。孙明擅于学习,敢于向国外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他不仅自己学,还选派人员出国学习深造。日本,是当时心血管技术很发达的国家。孙明教授亲自率医师团前往日本鹿儿岛,并与那里的医院专家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互动往来。此后,医院可每年派遣专科医生及技术员去日本免费进修一到两年。留学人员从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透析技术、心血管介入治疗等。一批年轻的医生从中得到培养,为医院新的学科发展储备了人才。此后,湘雅内科学逐步发展壮大,一批新兴学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先后应运而生。

■ 探索“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治本”之奥秘

出身中医世家的孙明,深悉西医高科技手段的准确诊断,但对中医祖宗的辨证施治更是深信不疑。为此,他与著名的一些老中医结为挚友,常常联手攻克许多临床上的疑难杂症,解决许多西医不能根治的不治之症。

在一次全国中医大会上,大会规定西医院必须要出一篇研究论文进行交流。孙明就与几位教授潜心研究,他们结合临床,查阅大量文献,对心脑血管有益又被中国历代被称之延年益寿的中药进行研究配方,最终研讨出了一道方子,参加了全国中医大会的比赛,然而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全国第二名。而这个方子经过现代西医方法进行测定和临床实验,对于治疗心绞痛具有奇效。孙明不仅将这一处方沿用至今,他的弟子研究生更一步对它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并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用西医手段进行诊断,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有些内科疾病,如肾病综合症、风湿热、心绞痛、肺炎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我用这样的方法,治愈了不少的病人。”

一位在汉寿抗冰救灾的干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昼夜抢险,患上了重感冒,进而引发心肌炎,一直卧床不起,濒临生命危险。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请孙教授会诊,孙教授得知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赶赴汉寿会诊。最后在他的指导抢救方案下,病危的患者终于起死回生。

孙明不仅用此方法医治了成千上万的病患,令他们重新恢复健康,同时,他也将这些独创的治疗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弟子们。 “他老人家平常严是严了些,但我从他那里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并且这些都是令我受益终身的东西。” 一位弟子由衷地说。

■ 并非迟到的荣誉

2011年1月将是孙明教授的80大寿,弟子们正筹备学术会为孙明教授祝寿。正当他们忙于将孙教授的四百余篇优秀论文成果收集整理成集,作为寿礼敬献给导师的时候,北京又传来孙教授的喜讯,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为表彰对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特别把“2010年中国高血压突出贡献奖”授予了5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孙明教授名列其中。

至今,孙明教授虽年近八旬,但总是神采奕奕,两目炯炯有神,闪着智慧的光芒。他的生活紧张而有规律,充满活力。在体育馆游泳池,每天清晨6点多,总能看到这位老人飒爽英姿的身影。他依然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每周3次门诊,出席教授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还常常邀到全省各地会诊,抢救危重病人。

孙明说,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价值,永不停息的去追寻和探索每一个问题背后的谜底。他感谢每一个愿意将生命相托的病人,是他们的信任让医学有了今天经验的积累;他也感谢每一位对医学充满期待的学生,是他们的热情让医学可以继续传承。心脏每天都在有节律地跳动,他愿意做心脏中那个特殊的心肌纤维,为推动高血压的防治再多尽一些力。

孙明教授介绍

孙明 男,80岁,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湘雅名医。专业特长为心脏病、肾脏病及风湿病。84年-86年作为交换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工作,80年-92年担任湘雅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心血管内科和肾内科主任。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心血管病学会及湖南省心血管病康复学会荣誉主委,担任《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医学》和《医学临床研究》等杂志编委,多次被评为学校及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享受国务院有重大贡献科技人员特殊津贴。

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任湖南医学院77届、78届、79届卫生部部属院校毕业生统考指导小组组长,连续三次全国统考我校荣获总分第一,并主编《临床医学多选题》、《临床医学多选题解》各一套。培养硕士研究生47名,博士研究生44名,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3人。2003年被评为中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各1项,国际协作课题4项,主持省“八五”课题2项,中华医学基金会课题1项,省卫生厅、科委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主要有两方面:1、高血压病:(1)省内多次流行病学调查;(2)探讨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和对心功能的影响;(3)临界性高血压病的研究;(4)高血压病心肌、血管肥厚及逆转机理研究;(5)和美国、日本合作开展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及中西药降压疗效对比研究;(6)多种降压药物降压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用于防治实践取得显著效果。2、冠心病:(1)多次大规模血脂普查及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2)血小板功能、纤溶系统、氧自由基、免疫功能、性激素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领域的研究。对心肌病、心衰亦进行了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346篇,,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委成果三等奖。主编《内科治疗学(第三版)》、《乡村医师》(第二版)、《内科进修医生手册》及《家庭医疗保健手册》等8部论著,参编《实用高血压病学》、《当代心脏病学》及《现代肾脏病治疗学》等18部专著。

从医5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主持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2002年被评为“湘雅名医”。先后组建了心血管病介入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肾病实验室。推广、普及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举办心血管病年会、专题学术讲座。80年代初率先在省内开展心血管病社区防治、高血压、高血脂普查、普治。曾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