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旗下奋进】何继善:科学家当用一生许党报国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 作者:杨甲科 汉雨棣
“小时候,我们渺小,别人强大,祖国饱受欺凌,科学界也总有人幻想全盘照抄、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中国科学家就应该挺直胸膛,撑起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富强。”从炮火硝烟走向复兴腾飞的漫漫岁月里,“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早已深深扎根在何继善的心壤上。在攀登科研事业高峰的过程中,何继善选择在他最热爱的土地上,践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勘探祖国的山山水水,测绘民族的振兴富强,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生。
立志强国,“80后”科学家的红心向党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湖南代表团捧回来了一张无人认领的全国科学大会奖状。经查证,这正是当时名不见经传、靠着手摇计算机摇出来成果的何继善的奖状。
潜心钻研近二十年的成果不仅令何继善一战成名,更给他带来了一项特殊的荣誉。1981年,47岁的何继善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这一刻来得有些迟,但他早已将自己一生的奋斗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铁蹄下受辱,在战火里逃生,这几乎是何继善整个童年与少年时光。直至新中国成立,何继善才有幸获得矿砂检验的工作,与勘测探矿结下缘分。后来,又得益于党中央在1956年提出的“向科学进军”政策,何继善以同等学历考进东北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正式迈入了科研殿堂。
从地球物理学初兴的50年代开始到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荣膺大奖,寂寂无名的二十多年里,是强国之愿与报国之志陪伴何继善走过祖国的平原、深山、沙漠和盐碱地,在艰苦卓绝的野外作业基础上结出了科研的果实。
1986年3月,刚晋升为教授的何继善携“双频激电法”在国际上首次亮相,即引起了世界地球物理界的轰动。被称为“变频法之父”的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对何继善说:“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方面已超过了我们。”
“他是急国家之所急,为什么他老是在发明?他觉得跟在别人后面跑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东西”。何继善的科研团队最懂他在自主研制上的坚守。科研是一场长跑,一时领先不意味着一直领先,更何况决胜的终点应当在民族与国家真正实现复兴与崛起。
为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何继善又开始了一个长达近10年的科研跋涉:用这一理论研制仪器。一旦认准了方向,不管有没有经费都做。他的双频激电法研究,正是依靠着出售其他手工仪器、给企业打点工,由他自筹经费启动研究。“广域电磁法仪器制作,开始也没有经费,他就自掏了20万元启动。”中南大学温佩琳教授说。
面对难倒无数科学家的经费问题,何继善态度明确,立场坚定:“没有人要我们做,也没有人给钱。但我们有责任,科学家有义务为人民排忧解难。”
兼济天下,耄耋之年初心不改
立志强国之志里裹着的是一颗济世安民之心。1998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久的何继善,看着被洪水肆虐的祖国大地,决心要帮助祖国消除水患。在一年的不断钻研下,何继善于1999年提出了“流场法”,实现了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高分辨率快速检测。10多年来,何继善先后奔赴全国10多个省,测定了110多处江堤管涌和20多处水库大坝渗漏点,准确率100%,排除了多个重大险情,间接挽救了众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页岩气的关注也开始于这一时期。何继善发现,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观,但大多深藏在崇山峻岭中,对探测和开采提出了很大挑战。而我国当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清洁能源,同时在何继善看来,能源自主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于是在新的世纪,他提出了“广域电磁法”,可以精深准确地勘探资源。2018年,耄耋高龄的何继善凭此再一次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济天下,也济后学。2002年12月,何继善基金会成立,为教学、科研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师生提供支持和奖励,并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科研项目及社会公益活动。此外,他还捐出1万元设立了“双频激电”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为繁荣和发展地质科学作贡献,在这些同样怀着科研初心的年轻人启程出发之际多添一把助力。
为了不断完善理论和设备,何继善院士至今仍活跃在深山荒漠等勘探一线。何继善院士的科研,是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科学家探索之旅。数十年如一日的奔波摸索、知行合一、接连不断的科技成果,无不是在科研一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07年6月,何继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不久前,中南大学授予何继善院士“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最好的人生规划就是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融合。”这是何继善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