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奋进五年看中南】 深耕内涵发展 跑出一流学科建设“加速度”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作者:唐潇珺 韩艳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2016年,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中南大学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序幕随之正式拉开。

2017年9月21日,一条有关“中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消息在中南广大师生、校友“朋友圈”刷屏。经过持续多年的学科建设积淀,学校入选国家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4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这既是学校的实力和荣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极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斗志。

2017年,中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众多学科如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形势和新发展需求,学校应如何乘势而上?这都是学校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思考并破解的难题。

优化学科结构,以新格局激活新引擎

201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结果公布后,一口气撤销26个学位点的中南大学尤为引人关注。

撤销的26个学位点,包括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中西医结合等4个博士点,还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涉及22个学科,均为需求不足、发展潜力不足或不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要求的学科。学校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突出“工医引领、理学支撑、人文社科特色发展、工医文理交叉融合”,以学术决策为原则和依据,将原有的68个一级学科调整为46个。这一次主动的“壮士断腕”之举,既体现了学校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决心,也折射出学校对于学科建设的通盘规划——全力朝着学科结构更合理、优势更突出、特色更鲜明的方向疾行。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办学与功能发挥等取决于学科的结构与水平。通过动态调整,学校得以根据自身的历史积累、发展阶段、优势基础、资源禀赋及社会需求,着力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更有竞争力的学科体系,支撑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解决行业领域内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带动相关学科特色高质量发展。几年来,一道道有关学科结构优化的“算术题”,写进了学校综合改革的“演算单”。

2019年,学校启动第二轮学科结构优化动态调整,按照“一级学科学校共有、二级学科全面打通”的思路,优化学科布局。2021年,《中南大学学科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正式出台,按照“顶层设计、系统集成,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方针,明确提出分两阶段完成学科结构优化调整工作。2022年,学校将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撤销调整,学科骨干力量融入机械工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团队。

中南大学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院士专家咨询会

现阶段,除学科“增减”外,学校着力谋划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汇聚资安院、土木院力量加强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将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由公管院转至文新院,与中国语言文学等文科基础学科统筹建设。此后,学校还将推进完成地信院、商学院、自动化学院、物电院和计算机学院等二级学院相关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优化调整。持续优化结构的过程中,“核心学科错位超车、支撑学科厚植基础、协同学科精优发展”的学科布局已初步确立。

2020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增列与撤销学位授权点名单

与此同时,培育建设新型学科的计划也在加紧酝酿实施。面向国家“双碳”新战略,整合资源,率先在全国高校中设立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人才支撑;瞄准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持续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规划布局,已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并加紧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一减一增、向优强培”齐步走,更能体现科学与理性、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生态正在形成。

力促交叉融合,“抢跑”前沿研究新赛道

在健康GIS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深耕不懈,将环境污染风险时空精细防控这块无人问津的“硬骨头”,做成国际研究的风向标,是地信院邹滨教授多年致力的事业。

由邹滨创建的集“源头发现—变化监测—风险预警—末端管控”于一体的环境污染风险时空精细评估与预警服务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从污染监测到暴露风险防控的环境健康全链条研究体系贯通。在他看来,这离不开学校为开展健康GIS交叉融合研究提供的良好学科基础。“中南大学拥有‘湘雅医学院、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湘雅大数据平台’等学科平台,同时拥有全国前列水平的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群。已经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环境学科也正在蓬勃高速发展。”

在中南,良好的学科基础与丰富的科研资源,让优质学科交叉与前沿研究开展成为可能。近年来,学校瞄准国家战略目标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主流发展方向,以抢占新的制高点为目标,创新学科组织模式,积极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一系列政策办法、专项计划的实施落地,让学校加快了促进学科前沿交叉、融合创新的步伐。其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前瞻选育世界一流青年人才的“创新驱动计划”建设成果显著。

该计划面向全校所有一级学科设立,以项目为牵引,通过制定项目特区政策,实施开放灵活的人才选育、团队搭建和经费使用机制,帮助教师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形成稳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激发青年人才及团队成长潜能,实实在在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开展。作为第二批入选者,80后教授邹滨正是这一专项计划的受益者。

2019年创新驱动计划结题工作会

该计划实施5年来,累计资助创新项目285项,资助经费2.3亿余元,项目负责人中产生高层次人才、青年创新人才、高被引科学家等学科领军人才近60人。此外,为加速推动学校“四个转型”发展战略,强化跨学科的融通创新,学校于2021年修订《中南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引导跨学科跨领域组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

为了让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更具“后劲”,学校于2020年出台《新兴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管理办法》,构建“交叉研究方向探索、学科学位点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通交叉学科建设从“结合”到“孕育”再到“生产”的路径。教育部同年公布的交叉学科名单上,自主设置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药物基因组学等9个交叉学科的中南大学,位列国内高校第一。

同时,学校还加快推进中南大学—深兰科技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储能科学与技术、小行星矿物资源、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量子医学、全球卫生治理与法律等学科交叉研究实体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多学科优质资源进一步深入融合。近年,仅在交叉领域,学校单项转让过亿元的成果就有2项。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不仅要瞄准未来科技前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还得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2021年,学校紧密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打破原有传统优势学科链,重新将学科进行合纵连横,以国家一流学科为牵头学科和核心学科,以相关联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人文社会学科为支撑学科,着力打造轨道交通与智能制造、有色金属资源与新材料以及医药生物与健康服务三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合力进一步汇聚,更多新兴学科正瞄准前沿,力争产生更多有份量的原创性成果。

凝心聚力培育,蹄疾步稳冲向一流

2017年10月30日,《中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公布,“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引人瞩目。方案中提出:学校在4个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基础上,增加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等5个一级学科和1个信息化前沿技术学科群按一流学科进行建设。通过构建学科发展特区,带动学校相应学科群和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不仅要厚植已有的国家一流学科竞争优势,还要持续培育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潜力学科——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施工图上,目标清晰明确。

学科建设整体工作如何推进?一流学科如何建?潜力学科如何育?学科特区如何设?面对一连串问题,学校摸排“家底”,系统设计,推行了系列举措。

理顺体制机制,是长效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管理办法》的出台,让各单位合力推进学科建设更加有章可循。而写在其中的“二级学院是一级学科建设的责任主体,学院党组织在学科建设中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院书记、院长为所在学院各一级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这条规定,成为“党建引领学科”落地的制度保障。学院党政班子全面负责所承建的学科建设任务的实施和落实,党政联席会议负责学科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绩效考核和学科评估等的最终决策……党建挺在前,“支部建在学科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主体功能”,学科建设工作的推进方向更明、保障更有力。

2019年,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动员大会暨学科自评汇报会

为了下好全校学科建设的“一盘棋”,学校分别针对一流建设学科、重点跟进学科和特色人文社科制定学科建设引导性指标,对所有一级学科进行“绩效考核”。相关评估评价结果作为学校动态调整建设层级和支持力度的依据,增强了建设的有效性。对比此后出台的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学校早在2017年就监测到了85%以上的指标体系。

举措招招有力,行动步步踏实,学科发展动能正加快释放。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打破了西方垄断,使我国在该领域设备研发实现由仿制到自主研发的根本性转变;首创500km/h级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动模实验系统、国际唯一轨道实车撞击/测力试验系统等,自主研建的实验平台测试资质全球覆盖,支撑了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解决钨、钼、铜、镍等战略金属资源保障和清洁生产“卡脖子”难题,为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南方案”;精准医学和个体化用药领域技术为实现高血压等重大疾病个体化精准药物治疗奠定基础……学校向着高水平科技创新进军的步履不停,重大科研成果持续突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蔚然成林,以“灯塔效应”汇聚育人风尚,点亮一簇簇青春火苗。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全国大学生十大励志典型、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优秀学子蓬勃涌现,以实干担当在各行各业里落笔新时代中南人的青春答卷。

五年来,学校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国际影响日益加大,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提升程度显著……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我校一流学科增至5个;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达到12个。历史数据不断被刷新的背后,是驱动学校加速奔向世界一流的改革韧劲与创新活力,也是中南为这五年交出的诚意答卷。

如今,面向“十四五”,学校已早早绘下一幅“高峰凸显、高原崛起、群峦竞秀”的学科建设远景图。一流学科尖峰计划、优势学科登峰计划、基础学科跨越计划、潜力学科创优计划、交叉学科制胜计划……一个个正在稳步推进的学科专项培育计划,凝聚着全校上下构建“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的卓越集群学科创新体系、建成“工医学科高峰林立、理学学科矗立前沿、人文社科特色一流、交叉学科制胜未来”的学科发展新格局的信心与决心。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