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在党旗下奋进】机电工程学院成形制造与装备研究所党支部:淬自强之火,锻“大国重器”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作者:唐潇珺 徐靖博

中南大学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深化“四个转型”,大力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从即日起,中南大学新闻网推出专栏《在党旗下奋进》系列报道,讲述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师生争先创优、开拓进取的奋斗故事,展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南大学新校区机电工程学院门前的石头上,镌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自强不息”。这是2010年中铝科技大楼落成时支部党员钟掘院士亲手题写的,也是成形制造与装备研究所党支部数年来一以贯之践行的精神坐标。

多年来,支部抓牢思想建设,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将“自强不息”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牵引着党员同志们面向国家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对高性能铝材与构件的紧迫需求奋力攻关,以一项项破解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难题的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践行“科研报国”的铮铮誓言。

面向国家需求,打造靠得住的“战斗堡垒”

整体壁板构件是飞机、运载火箭等空天运载器的主要承力构件,能否制造出高性能与高精度兼具的大型构件制约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脚步。而在十几年前,关于有效克服大型构件应力松弛的蠕变时效成形技术研究已在国外起步许久,而国内相关研究迟滞不少。

“国家需要,就是攻关方向。”自2004年创建以来,这就是成形制造与装备研究所所有人的科研信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研究所委派科研骨干湛利华前往前沿领域取经,组织突击小队专项攻关。经过多年反复研究、试验,湛利华所率的项目团队发明了大型构件蠕变时效形性一体化制造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突破现有技术制造极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世界最大尺寸直径10m级重型火箭贮箱瓜瓣的形性一体化制造。

图为研制成功的世界最大重型运载火箭Ø10米级整体贮箱过渡环

“在成形支部,党员们时时都处在‘战斗’状态。在支部打造的‘战斗堡垒’中,一个个项目小队被锻造为攻关科研一线的尖刀利器,为解国家之难冲锋陷阵。”党支部书记李毅波介绍,像湛利华所率的“突击队”,支部还有好几个。面对我国载人航天、月球/行星探测及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等航天重大工程中箭、弹体铝合金结构件高性能制造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支部根据制造流程中存在的多个难点,组织党员骨干分组展开专项攻关,汇聚团队之力,在一场科研接力跑中,一次次点燃创新和超越的引擎。从解决世界最大直径1.38米铝合金铸锭制造技术挑战难题,到攻克重型运载火箭贮箱10米过渡环、箱底瓜瓣高性能制造难题;从突破巨型模锻压机液压控制与超大件制造技术瓶颈,到发明大型超声搅拌摩擦焊接工艺与装备,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超厚铜合金摩擦搅拌焊……党员们用数年如一日的努力换来了国家科技攻坚战场上的捷报频传。

“支部筑堡垒,党员做旗帜。”机电院党委书记肖来荣说,“国家需求,就是国家任务。党员必须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靠得住。在成形支部,这样的旗帜插满了科研一线。”支部集体曾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计划团队、湖南青年五四奖章;支部成员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以信念为引领深插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我们必须植根于祖国这片热土,着眼于国际前沿,在原理层次上提出新问题、新课题……有些技术产品外国有,我们不依靠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些产品研发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自主、我们的创新!”报告会上,钟掘院士以自身经历为师生烹就一份前沿科技和爱国精神大餐,掷地有声的话语激起不绝掌声。

“靠自己”“为了国家”“自主创新”,钟老口中的高频词,恰是她本人科研人生的写照。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冶金机械制造难题成为横亘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路上的“绊脚石”。产能上不来,性能提不上去,眼见着大笔采购资金流向国外,心焦的钟掘带领团队盯准具体难题逐个攻破。没有产品基础数据,她就从最根本的测试入手,对轧线的每一台轧机的薄弱环节、疲劳寿命和工作精度做功能辨识;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她就带着新思路钻到远在西北的工厂一遍遍实验;项目前景不被看好,她就自筹资金来支撑项目运转……为了国家,她在制造尺度之最大、产品性能之最优、效率之最高的时代指标上,一次又一次地实现突破:设计与实践国内最大的铝材轧机现代化改造工程方案,改变了我国特薄优质铝带材几乎完全需要进口的状况;首创的电磁铸轧技术,解决了我国高质量热轧铝板严重短缺的问题;完成“空天运载装备铝合金环形构件高性能制造方法与应用”,为我国空天运载提升竭尽全力……

在成形支部,钟掘院士就是大家眼中最鲜活的党建教材。她以实验室为家,常常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年逾古稀仍坚持亲自下厂进行工程操作,为了取得最好实验效果甚至不惜通宵熬夜。有此旗帜在前,机电院不少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而大家常说的却是:“钟老师一把年纪都还在为科研奔波操劳,我们哪里敢谈什么辛苦。”

旗帜立起,众人才知所趋赴。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这是党员排头兵的力量,也是支部深抓信念教育的力量。近年来,支部深入开展钟掘院士“自强不息、科学报国”科学家精神的主题学习,定期开展“创新梦•中国梦”主题研讨,持续推进支部所在系所的课程思政建设与课程设置优化,并推动湖南省科普专题基地建设,在一次次理想信念教育中将颠扑不灭的报国理想凝结成“自强不息”的使命信念,催化团队内部形成一种浸润人心的氛围和人人传承的传统。

身着厚厚的隔热服,在紧靠800℃的熔化炉旁挑战生理极限,昼夜不停地熔化、搅拌、除渣;奔赴西南铝业、无锡派克、张家港中环海陆等公司,与一线工人磨技术、在生产空隙抢进度、不断挖掘装备成形极限;在冷板凳上“磨剑”八年,深耕材料纳米级组织与毫米级成形精度调控,直至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将6项专利和8项专有技术作价2亿元技术转让组建公司,持续为服务我国航空航天产业与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注入动能……在信念教育的引领下,支部党员们将思想自觉化作行动自觉。在让“极端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这条征程上,聚集起了一群步履不停的赶路人。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