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2022毕业季】下一站:跃入专业之海,做永远奔腾的浪花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4日 作者:彭咏 寇瑞聪

麓南六月的夏风,吹来了毕业的离愁。又一届中南学子,将从校园启程,奔赴下一场山海。再次出发,下一站去哪儿?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持续成长,做伟大事业江河中永远奔腾的浪花,成为这届“后浪”择业的共同选择。

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

伍镭:逐梦国防科技 筑梦大国重器

伍镭从小就是大家眼中的“军事迷”。小时候,从《世界军事》等杂志上,他了解到我国的军事装备与西方先进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往往集中在先进材料技术上。那时他就立志未来要投身到我国先进军事装备的研发工作中来。高考后,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他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硕博期间,他师从刘文胜教授,参与团队承接的国防973项目、国家军工“863”专项等国家任务,在直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感受着青年人肩上应挑的担子有多重。在此期间,理想信念之根越扎越深,他决心要到国防军工科研的一线工作岗位上去。最终,伍镭选择毕业后前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铝合金所的快凝铝合金岗。他说:“挥洒青春,逐梦国防,我想要投身到伟大历史的洪流中去,为打造大国重器贡献一份力量。”这既是他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高度契合,也是他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的完美对接。

毕业去向: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院铝合金研究所


湘雅医院运动医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

陈洋:为患者健康谋福祉

对陈洋来说,从硕士到博士,在中南的七年,是自己汲取养分、快速成长的七年。他在成长时光轴里郑重落下的每一个奋斗的足迹,都成为自己毕业时作出职业选择的底气。

在校期间,他躬行实践,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追踪科研前沿动态,跟随导师吕红斌教授在运动系统损伤修复与再生领域不断探索。学习之余,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下乡基层医疗服务、长沙市国际马拉松医疗保障服务等活动都曾有过他忙碌的身影。一次次实践和磨砺让他坚定了救死扶伤的信念。毕业求职季,基于自己的兴趣及对胸部肿瘤行业的理性认识,陈洋“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跨专业求职,最终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签约,立志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医学是相通的,不管从事哪个专科方向,我都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更好地为患者解难题。”走出校园之后,他将奔赴山城重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扎根奋斗,为我国肿瘤专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去向: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

关先磊:“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国防


2015年,关先磊被推免至我校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后进入唐进元教授团队继续读博深造。从小在学业上顺风顺水的他,却一度陷入了科研进展缓慢、“论文难产”困境。“当时看到其他博士生的论文如流水一般发表,心中有苦难言。”搞科研是为了什么?特别工程技术类的研究,离不开实际的工程应用。真正的创新和突破离不开工程一线的厚积薄发……万分焦虑之中,导师的话点醒了他,拨正了他的科研思路。

“一个个来源于工程实际的课题让我对科研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慢慢改变了我的科研观,从最初一味地追求高深莫测,变成了如今的学以致用。”在导师的引导下,数学底子薄弱的他从最基础处夯实自身,从最基本的公式推导开始,由浅入深进行系统学习。理论计算还需要用到计算软件matlab,他就根据理论公式一行一行地编写代码,不断练习,逐渐游刃有余。底子打牢,课题也不断迎来新进展。科研观的改变,无形之中也影响着关先磊的择业观。求职时,他目标明确:到工程应用的第一线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经过层层筛选对比,他最终将去往位于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工作。他表示,“短暂的一生,应该像钱学森、郭永怀等前辈一样,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事。对我而言,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毕业去向: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静恩伟:兴“轨”报国,携梦前行

“勤勉专注,其功自达”,从研究生入学起,导师邓连波教授的教诲,就时刻“敲打”着静恩伟的心。此后,他跟随导师参与团队承接的铁路枢纽评价等重大项目,走访多个研究院所,与行业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更加坚定了他投身轨道交通领域的决心。

专业生产实习是每个交院学子都要经历一遭的“必修课”。对静恩伟来说,在实习中直接“触摸”生产一线的工程,是特别难忘且收益终生的经历。“只有到一线去,我们才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如何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在面临就业选择时,静恩伟依然选择了到行业去,希望自己学有所用。“愿自己所参与的各项工程在祖国大地开花结果,为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毕业去向: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业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李浩东:与“星光”为伴,担选矿使命

从浙江省武义县的一个山村一路求学走来,李浩东于2019年9月进入中南大学,开启了他在矿业工程的求学深造之旅。入学之初,邱冠周院士的一席讲话深深打动了他——“和平楼之灯光乃中国选矿之希望”。这在他心里埋下了“使命”的种子。为了完成科研项目,他笑言曾见过凌晨六点的和平楼,亦仰望过和平楼上空璀璨的星光。“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和项目组的成员在和平楼的实验室一起‘奋战’了,虽然很累,但科研很酷。”

在钻研科研的过程中,李浩东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专业认同感。在他看来,为国家选矿行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做贡献是每一位矿业工程专业毕业的学子所应有的行业担当与使命。毕业时,他选择进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从事选矿技术开发工作。面对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他表示,将谨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不忘初心,为国家选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毕业去向: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

杜婉晴:学以致用,“钉”在疾控一线

早在入学前,杜婉晴便对湘雅医学院心生向往。“孙中山先生曾为湘雅题写‘学以致用’的勉词,毛泽东主席曾在此主编《新湖南》周刊。来这里求学,仿佛就能实现与伟人进行对话。”入学之后,她更是用实际行动响应着革命先辈的嘱托。读书期间,她在湖南疾控中心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实习。时值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她亲眼目睹身边前辈们顶住压力争先前往抗疫一线,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奋不顾身。“这般闪耀的榜样力量深深震撼了我。”她暗下决心,未来自己也要投身于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中,在疾控一线实现人生价值。

临近毕业,杜婉晴争取到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卫生检验与检测岗工作。她表示,在之后的工作中,她将发扬与传承公卫人“行走于天地之间,不为己之利,而为大众之健康”的精神,“钉”在一线岗位上贡献中南湘雅人的力量。

毕业去向: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物理与电子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高山流水: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对于高山流水而言,在中南求学的七年里,学业上的积累是最令自己心安的一环。从科研小白到独立地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正是每天点点滴滴的沉淀,让她收获了成长。而在厚积与蓄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的尝试中寻觅着让自己幸福“薄发”的事业。

读研期间,高山流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EI期刊《雷达学报》的一名实习编辑,在参与组织专题学术讲座、读者调研、博士论坛、雷达未来之星学术报告会等活动中,紧跟雷达领域的前沿动态。此外,她还加入学校基层人才中心,与奔赴基层、服务基层的优秀校友访谈交流,并在教育局进行实践锻炼。这些实践经历让她加深了对管理服务类岗位的兴趣。最终,她如愿签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那里不仅为她提供了最合适自己的管理服务类岗位,更是给予了她在自己专业领域继续深研的机会。“我会继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扎根奋斗,为我国空天信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毕业去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冶金与环境学院冶金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

李昀楠:永远沸腾“冶金强国”的热血

高考填报志愿时,李昀楠的固执曾令很多亲友不解,“热门专业那么多,孩子怎么就选择了较为冷门的冶金工程呢?”“当时劝我换专业的人不少,但我有自己的主意。我知道,冶金行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愿意投身冶金事业,为家乡工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这份“冶金强国梦”一直被他揣在心里。

为此,本科四年,李昀楠潜下心来学习,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实习。他直言,赵中伟、陈星宇两位老师是自己的专业启蒙老师,《冶金原理》这门课程让他学到了许多冶金基础知识与原理。“而去株洲冶炼集团实习的经历让我能将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到实处。”这段实习经历让李昀楠提前感受到了冶金行业的工作氛围,并且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这个行业继续发展的想法。2022年,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这让李昀楠有了前进的方向。未来他将在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贵溪冶炼厂以冶金工程师的身份继续探索冶金的奥秘,为祖国冶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毕业去向: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