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中南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0日 作者:——
本网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的话语回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中出现的“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关键词,引发中南一线科技工作者热议。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下大力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中十三次提到‘科技’,十三次提到‘人才’,十七次提到‘教育’。同时,党代会报告第一次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计算机学院冯启龙教授在学习了二十大报告后感慨万分,“好时代,大机遇,我们科研工作者要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做出积极贡献。”
“铿锵有力,催人奋进!”重(贵)金属冶金与先进材料研究所所长夏隆巩教授如此表达自己的“听后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既是对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导,更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深切爱护和巨大鼓励。这将不断激励我们科研工作者将科研报国作为最高准则,将奋斗和奉献作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以对接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为最高追求。”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家斌表示,作为一名轨道交通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务必要夯实专业技能,紧瞄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紧跟国际前沿科技,将个人科研与国家、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轨道交通领域卡脖子难题攻克、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不遗余力、昂扬前行,为交通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双碳”行动的稳步推进贡献全部力量。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段雄波说:“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始终以‘双碳’目标为牵引,面向国家重大能源需求和经济主战场,积极探索内燃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探索绿色低碳燃料、零碳燃料燃烧与排放高效清洁燃烧,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工程机械行业节能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竭尽全力为国家能源稳定与安全,为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为自己、也为学院的同事们明确工作目标和标准:“我们必须想尽办法确保和提升各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我国居民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公共卫生全球科学难题、国内公共卫生发展的技术瓶颈,勇于担当,发扬攻坚克难的科研斗争精神,团结全院师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学院的应有贡献!”
花真功夫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考题
科研部部长李启厚表示,中南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应当始终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孜孜以求,努力交出了一份科技兴国的优秀答卷。未来,我们将踔厉奋发,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解决国家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更多的担当,贡献更大的作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创新’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报告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党将科技创新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的位置。”化学化工学院韩凯副教授倍感振奋,“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国家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且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过去这十年,整个国家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所形成的创新氛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片沃土,作为中南大学的一线青年教师,我们尤其应该发挥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真正融入自身科学研究中去。”
土木工程学院国巍教授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服务于我国高速铁路事业,面向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将个人努力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丰富交通强国的科技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湘雅药学院特聘教授艾可龙说:“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科技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发扬科技创新精神,久久为功,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应尽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公共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田孟说道,“真正的理论创新应该要紧贴着实践、深切把握时代的脉动。面对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伟大实践,我们一定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理论创新的自觉和能力,为建设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社会科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