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南良师】张静平:育人良方须自寻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 作者:李睿豪
“一名教师,得做到让学生学会敬你、爱你、怕你。敬什么?敬你的学识;爱什么?爱你的为人;怕什么?怕你的严格。”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数十载教坛耕耘,湘雅护理学院张静平教授为自己寻到了育人“良方”。
以研创积炼“内力”
“现在护理学仍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腾飞期,作为老师应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承担得起培养未来护理行业中流砥柱的重任。”从临床到学校,从护士到学者,张静平始终保持对护理事业的激情,并以此为基,以科研为抓手,不断向专业高岭处攀援。
在张静平看来,在科研中每前进一步,都能更有力地助推临床护理工作。当意识到心理因素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时,张静平选择攻读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学位,将研究重心移向心理学与护理学的交叉领域,探索临床护理心理干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她率领团队针对内科疾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展开系列研究,相关成果获得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本人也被遴选为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其学术影响力在全国护理学领域专家百强榜单上名列第二。
科研的使命不在为个人挣荣誉,而在于解决问题。对于护理学的研究来说,更应如是。“护理研究的目的、护理精神的核心就是服务临床、造福患者。因此科研成果不可被束之高阁,要能实实在在解决临床问题。”张静平始终关注困扰临床的问题,致力于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从而服务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在无菌物品上写画标记,常常出现漏写、字迹潦草甚至污染无菌物品的情况,为此张静平率团队研发出无菌物品时间管理打印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降低院感事件发生。该产品一经研发,广受好评,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应用。
“先生”,得先当“学生”
“张老师的课堂知识重点十分明了。”“张老师讲课逻辑清晰,跟上她的节奏,根本不会走神。”这是听过张静平讲课的学生们的共同感受。
“在知识讲解及护理实践时,老师会和我们分享医学案例、经典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使我们明白护理精神和护理宗旨。这比把书本知识转抄至PPT上,然后将重点标红让大家死记硬背生动多了。”她的博士生周添吉说道。
怎么把课上好?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在苦苦求索的问题。而在张静平眼中,这个大问题则被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该如何教会同学们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该怎么讲课让学生理解更透彻,能在课上就消化掉大部分所学内容?该怎么改革才能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思索着,探索着,张静平摸索到自己的办法:将自己代入上课的学生,悟学生之所惑,解学生之所困。
张静平电脑里的课件,修改时间往往是上课前一天晚上。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很多年。“就算是上了几十年的内科护理学,每次课前我也会花一到两个小时再回顾。”
近年来,张静平一直在进行护理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设置课前预/复习考核、学生自主命题考试、情景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她和同事们秉承“知识内化”的教学理念,努力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中将晦涩难懂的专业书变薄变透,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预见性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2021年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中,张静平及团队的创新寻初心,育人为根本——“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创新获得部属高校正高组的二等奖。
“温柔刀”雕刻学子未来
学生们偷偷给张静平起了个外号——“温柔刀”,因为张静平总是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严厉的要求。
在学生们开组会汇报成果时,张静平的笔杆子是一刻不停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如果有进步,张静平会鼓励,而如果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了,她会单独把学生留下询问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记下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给予他们点拨,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不断的鞭策下,他们未来的蓝图才会越来越清晰。”
张静平常对学生说:“作为一名医学生,如果不能以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夯实自己的知识,熟练自己的操作,那么谁会安心将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你?”同时,张静平也常常叩问自己:“如果只是让学生在医学探索的道路上浅尝辄止,塑造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良好形象的话,若干年后我能否放心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到他们手里?”
张静平认为,一个老师最骄傲的事莫过于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入社会,成为国之栋梁,对自己而言,这份骄傲就在于是不是教出了一位位能够让患者以信任相托、性命相寄的好护士。正是怀着这份初心,这位“温柔刀”用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悉心为学生们雕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