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金课】《知识产权法》:建构开放共享新课堂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作者:易嘉新 严梦静 何美琴
成功研发了新技术,我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使用这个技术方案,我会侵犯到别人的合法权益吗?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但我们却知之甚少。MOOC《知识产权法》正是这样一门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的普适化课堂。
“双师同堂”,理论与实践双向奔赴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在《知识产权法》课程,教授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何炼红携手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陈小珍法官、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人卢宏律师,组成了强大的“理论+实务”的双师同堂课程,探讨知识产权难题。
针对法学问题,教学走出书本,深入使用场景当中:何炼红在《著作权法》课堂上,以法律角度切入,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陈小珍在《商标法》讲授中,带来一线法官的断案经验;卢宏则结合专利技术,将《专利法》娓娓道来。分工合作之下,基本理论、代理实务、司法实践等多个维度讲解得各具特色。
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课程实现了理论和实务全程无缝对接,兼具理论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法院+高校’全链条合作,下好协同育人这盘棋,推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机结合。”何炼红说。
与时俱进,以问题意识为基本导向
与时俱进,是《知识产权法》这门课程永葆青春的秘诀。
在学习资源方面,课程团队会给每章节提供拓展资源,如法律法规、理论拓展、实务拓展及相关视频等,并且保持着每学期一次的更新频率。“我们希望让课程常学常新,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思考空间和全新的解读视角。”何炼红表示。
课堂之外,老师们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堂交流区积极打造开放共享的交互氛围。“小猪佩奇”案涉及哪些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如何看待长沙茶颜悦色被抢注事件?人工智能生成的诗集是否享有著作权?借助热点案例分析、话题探讨等方式,教学团队着力引导学生提升社会关注度和法律敏感度。
讨论区里的一系列问题之下,上百条学生的留言讨论,是他们如火般的热情投入,是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课后资料的分享和互动涉及知识产权最新动态,我可以直接获取国内外知识产权的前沿信息!”近500位学生为这门时髦的《知识产权法》留下了珍贵的“五颗星”。
思政融合,引领向上向善新风气
打开课程网页,就会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教学内容设置当中。在何炼红看来,青年学生已经成为创新群体中重要主体,引入政治时事,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也能够起到价值引领的效果。
因此,课程通过以案说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知识产权事业,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如课程积极引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学生们思索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与著作权制度的关联以及现有制度的不足,在师生对话中提升同学们对知识产权事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与此同时,课程团队还多次在线上讨论区、课堂作业和课程拓展资源等环节发布思政时事的相关问题讨论,激励学生提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金点子”。在“中美贸易战中知识产权交锋”问题讨论中,华为注册鸿蒙商标的行为对战略意义和价值等系列问题的引入,深度启发了同学们关注并思考知识产权于个人和国家的重大意义。知识产权与思政有机融合的“中南样本”,正在持续引领向上向善新风气。
通过多渠道创新,《知识产权法》形成了开放共享的课程气质:知识是开放的,不限于书本教材,更多学生在理论前沿、立法实践、审判实践之中获得多维学习的途径;思维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散思维,在自主探讨、小组讨论、模拟立法中拓宽思维;场地更是开放的,视频课程的拍摄不限于课堂,更拓展到了法院、实验室、比赛现场等等。在广阔的线上天地里,《知识产权法》正在走向更多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