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致敬中南良师】何旭辉:搭科研“桥梁” 做实践领路人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3日 作者:梁馨月 谢宗霖

“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并不容易,不只是‘教’的问题,还须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在土木工程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何旭辉笑着打趣道,眼神却更加坚定。

立足教研,树自主创新学风

成为工程师还是高校教师,何旭辉本科毕业时也曾面临这样的选择。最终选择了留校工作,并继续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4年,何旭辉博士毕业,“那时候我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经验都比较丰富,一毕业就中标了一个广州地铁的大型横向项目。”对于何旭辉来说,参加工作无疑能在短时间内带来更大的实际利益,但当时余志武院长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

“当时他说,‘教师们不敢申请国家基金,申请的项目不敢让全国的同行评审,谈什么一流’。”何旭辉回忆道,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成为何旭辉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在那之后,何旭辉接连申报成功了青年、面上、优青、重点和杰青等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项目的成功申报与研究成果的连续产出激励着何旭辉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2006年,何旭辉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成为何旭辉研究生团队必备的科研实践工作之一,也为学生与科研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多年来,何旭辉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项目,何旭辉都鼓励学生全面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创新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何老师对我们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018级硕士研究生吉晓宇介绍,作为研究生,他们甚至可以自己主持横向项目,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形成实验报告,老师则负责把关、验收。

“现在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日新月异,”何旭辉表示,“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但能教授给学生的科学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亲历亲为,育知行合一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教授曾经是何旭辉在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在他读书期间,陈院士以身作则、亲历亲为的学术风格和坚持工程问题导向的科研思路对他之后的教研工作影响深远。

“大家常说,‘纵向得名,横向得利’,但其实是,纵向横向都需要,它们的核心都是解决问题。”尤其是“土木工程”的研究,对人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强,因此,何旭辉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时始终强调“纵向课题横向化,横向课题纵向化”,不管是做纵向还是横向,都需要将课题中的科学问题提炼出来研究、解决。

何旭辉认为,通过纵向课题可以做基础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并尽量将研究成果转换到工程实际中去;通过横向课题研究,既可直接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也可以提炼科学研究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服务工程又高于工程。兼顾纵向横向,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也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外交流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培养出真正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人才。

何旭辉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也一直践行着这样的准则。2013级博士研究生史康在读博一时就曾参与到何旭辉的实践项目中。“当时我们做的是南广铁路西江特大桥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在现场需要爬到距离桥面75米高的拱桥拱顶布风速仪、做测点,何老师就带着我一起爬,”史康回忆起和老师一起做项目的经历感触良多,“何老师亲历亲为爬到拱顶的画面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史康凭借从这次项目实践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并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发表了5篇SCI文章,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不一样,除了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外,还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对接国家需求,加强科学研究的责任。“我常开玩笑说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容易,要做到优秀就更难,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尽量做到最好,扎根教学教研,培养爱党爱国敬业、独立自主科研、脚踏实地实践的国家栋梁之才。”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